成都市|大学教授来上课( 二 )


据了解 , 自《关于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 , 大学“牵手”小学 , 助力基础教育发展 , 带动优质教育资源新拓展:武侯区、成华区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分别就附属学校形成新的共建策略;双流区、新都区与驻地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 , 建立机制 , 实现环高校的学前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共建共享……建设了一批家门口好学校 , 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
【实事盘点】
截至目前义务教育段
已认定“新优质学校”292所
据了解 , 近年来 , 市教育局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培育工作 。 “新优质学校”的培育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中取得明显成效 , 教育教学成果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 , 形成一定办学特色的学校;二是以前办学基础一般 , 近年办学水平提升明显 , 目前已经成为区域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学校;三是通过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 , 初中办学三年以上 , 小学办学五年以上 , 并形成了一定办学特色的新建学校 。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截至目前 , 全市义务教育段已认定“新优质学校”达292所 。 与此同时 , 今年成都还会评估认定60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 , 重点提升68所公办初中办学水平 。 同时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 , 鼓励学校在国防教育、艺术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普职融通等方面办出特色 , 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发展需求 。
【今后怎么干】
利用多种资源开放办学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接下来将从以下四点入手 ,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一是开放办学 , 让优质资源供给方式“多起来” 。 立足小区、社区、园区 , 统筹利用教育、科技、高校、企业等多种社会资源开放办学 , 让新校高起点、老校有亮点、校校有特点 。 推动26所校地共建并新挂牌高校品牌附属学校高水平发展 , 创新共建路径方式 , 增加优质资源供给 。
二是名校引领 , 让老百姓的认同度“高起来” 。 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和品牌效应 , 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村学校”等形式 , 深入推进全市136个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发展 , 使新校、弱校、农村学校“强起来” 。
三是结对帮扶 , 让城乡教育资源“动起来” 。 深化“以区县联盟为框架、学校结对发展为基础、干部教师交流为核心、优质资源辐射为重点、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区域教育联盟发展模式 , 让城乡之间优质教育共创共享 。
四是线上线下 , 让学生与优质资源实时“连起来” 。 通过成都数字学校、四川云教、七中网校、石室祥云等 , 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成都市名校、名师资源结合 , 让优质资源的扩展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 。 本报采访人员 赵子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