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五年获国家一等奖:清华7项,浙大5项,武大3项,其它高校呢?( 二 )


武汉大学共获得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对于这一结果 , 一些人觉得意外 , 因为武汉大学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有些偏文理 , 获得的一等奖不仅比北大、复旦、南大等同类型大学多 , 而且比华中科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理工强校多 , 位居高校第三 。 仔细分析发现 , 武汉大学的3个一等奖都是测绘科学与技术方面的 , 这就证实了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确实是世界一流水平 , 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一流学科” 。
4所高校获得2项国家一等奖 。 在获得一等奖的26所高校中 , 除了清华、浙大、武大之外 , 大连理工、华中科大、中南大学、北京大学各获2项国家一等奖 。 地处东北的大连理工大学确实让人眼睛一亮 , 科研经费不多 , 获得的国家一等奖却不少 , 这就证明投入大不一定收获大 , 关键在于是否有一种潜心研究的精神和正确的科研思路 。
5所“一流学科”高校各获得1项一等奖 。 这包括空军军医大学、河海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可以说 , 这5校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脱颖而出 , 让人们见识到其不凡的科研能力和师资队伍的力量 。
广州医科大学获得1项一等奖 。 在26所获得国家一等奖的高校中 , 广州医科大学是一个特殊存在 , 是唯一一所获得国家一等奖的双非高校 。 在2020年度 , “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这既是当之无愧 , 也是众望所归 。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 , 钟南山以及团队作出了重大贡献 。 其实 , 广州医大在呼吸疾病方面已经是名副其实处于世界前列 , 即使是一流学科建设单位也是比不上的 , 进入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希望极大 。
(3)协作结果 。 ?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 每一项国家科技一等奖的出现 , 都是团队以及相关协助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 。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 依靠一己之力攻克科技难题越来越难 , 只有极少数特殊学科可能例外 , 比如数学 。
据统计 , 在2020年度三大奖当中 , 只有4项二等奖成果由一个人完成 , 包括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同余数问题与L-函数的算术》、《波动方程反问题的数学理论与计算方法》 , 其它项目都是协作完成的 。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这是在李兰娟院士以及团队牵头组织之下 , 由浙大医学院、中国疾控制中心病毒所、中国疾控制中心、汕头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微生物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 。
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获得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参研单位也包括中交天津航道局、中交上海航道局、长江航道局、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所、江苏科大、上海振华重工等单位 。
【高校|五年获国家一等奖:清华7项,浙大5项,武大3项,其它高校呢?】
网友们 , 国家科技奖体现的既是获奖单位在科技进步方面的重大贡献 , 也是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良好能力 , 这无疑是入选“双一流”的重要条件 。 从统计结果看 , 五年期间 , 在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 , 只有25所高校获得国家一等奖 , 占比八分之一 。 即使包括二等奖在内 , 也只有47所“双一流”获奖 , 只占“双一流”高校的三分之一左右(详见文末链接文章) 。 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中 , 如果一些高校“一奖上位”也是实至名归 。 不知你们对此有何见解 , 欢迎留言对此进行讨论!谢谢阅读与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