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清华生每月400元生活费刷屏,其实藤校里也有打工忙的穷学生

看点 近日 , 一位清华学子自强不息、饮水思源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 那么在以精英教育著称的常青藤名校 , 家境清贫的学生们 , 又是怎么努力 , 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呢?外滩教育特约作者田心 , 就以 各种生动的具体案例 , 介绍了穷学生在藤校的生活点滴 , 描绘出一幅学生们边努力打工 , 边辛勤学习的高校生活画卷 。 在她看来 , 贫穷也是一种馈赠 ,自己劳动付自己的账单 , 更是一个年轻人最珍贵的成年礼物 。
支持外滩君 , 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 , 从此“不失联” 。
文丨田心 编丨Lulu
“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 , 它至今都在 , 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 , 依然有硬座的列车 。 ”
发出这句感叹的 , 是一位清华学子 , 家境清贫的他 , 在“树洞”(校内论坛的匿名发言)里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 感动了无数人 。 这位自强不息的学子 , 当年搭乘仅存的一辆硬座火车 , 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读着书 , 度过漫漫长夜 , 来到清华 。 靠着奖、助学金、勤工俭学 , 完成了学业 。
因为贫穷 , 他一度只能喝白水 , 从不知晓饮料的滋味;因为囊中羞涩 , 他甚至不敢和同学出游 , 错过了青春中那些斑斓的时光……

教育|清华生每月400元生活费刷屏,其实藤校里也有打工忙的穷学生
文章图片

可以说 , 没有钱让这位清华学子 , 着实过了一段艰苦时光 。 某种程度上 , 钱是接受好的教育 的基础 。 虽然 , 公平、价优(甚至免费)的教育 , 一直是许多国家都在实践和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 。
那么 , 在美国藤校(本文泛指藤校类)这类的精英学校 , 是否也有类似的穷学生?他们又是怎样自食其力、完成学业的呢?
藤校里穷学生真不少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 , 和清华同是理工名校的麻省理工学院(MIT)里 , 就有学生没有电脑 , 真的是没钱买 , 尤其是新生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于是 , MIT就有一项专门服务 , 免费借电脑 , 除了新生 , 也包括那些电脑用得太狠“累”挂了、又无钱买新的或高配置的、必须等“黑五”打折才能买的高年级学生 。
疫情网课时 , 更有许多学生 , 向学校借IPAD、甚至IPAD笔做作业 , 学校也不远万里 , 免费寄给学生 。 也许有人会问 , 真就不能自己买一个、非要让学校废周折寄吗?

教育|清华生每月400元生活费刷屏,其实藤校里也有打工忙的穷学生
文章图片

说一个小例子 , 一个福建移民的华裔孩子 , 努力学习加之全额助学金上了MIT , 疫情中回家网课 。 父亲原在中餐馆做厨师 , 疫情致餐馆关张 , 一家人陷入只出不进的境地 , 还有弟弟妹妹要抚养 。 大姐的IPAD , 真不是随手就能买的 。
波士顿学院也是一所顶流文理学院 。 去年8月 , 该校一位穷学生 , 从家乡弗吉利亚州出发 , 步行16天走到学校报到 。 小伙子堪称“赤贫” , 当时银行存款只剩6美元 , 在法律上被宣布为无家可归者一年多 。 没有居所 , 白天在一个游乐园里工作10个小时 , 晚上睡在一辆破车里 。 但是疫情来了 , 游乐园关门了 。
原本他上的是费用低廉的社区大学 , 但勤奋努力二年级时成功转学波士顿学院 , 并获得了全额经援 。 他拄着一根祖父自制、刻着祖孙倆名字的手杖 , 徒步550英里 。 无家可归者的经历 , 使他决定也借此次徒步为全美无家可归者联盟募捐 , 以唤起对无家可归者在疫情下更艰难生存状况的关注 。 最终 , 小伙子达成了目标 , 也在一年多后在学校里第一次拥有了“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