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唐江澎:好的学校,不是都听命于校长,而是靠内在机制推进 | 头条

01
平衡不是一种工作方法 , 而是教育的原则
十多年的校长经历告诉我 , 教育需要把握一种平衡 。 这种平衡不是一种工作方法 , 而是教育的原则 。
历史上 , 英国崇尚的教育是古典主义教育 。 因此在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体系进入英国以后 , 古典主义和实用主义有了一次激烈的碰撞 。 对此 ,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任何教育的改革 , 都是对立的力量相互妥协的结果 。 因此 , 平衡不是权宜之计 , 也不是我们为了方方面面都取得满意的手段 , 平衡应该是教育把握的一个过程性原则和结构性原则 。
教育上的问题累积多年 , 里头有许多关系复杂的矛盾 , 不太可能有一个快捷的办法来解决 , 或者发一个文件出一项政策就可以化解掉 。 教育的很多问题不可能迎刃而解 , 我们的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

大学|唐江澎:好的学校,不是都听命于校长,而是靠内在机制推进 | 头条
文章图片

基于这样的认识 , 我常常默念这样四句话:
第一 , 要朝向正确的方向 。 即便无法办出理想的教育 , 也不能推波助澜、变本加厉地把教育引向极端状态中去 , 采用那种有悖立德树人追求的、反教育甚至基本人文精神的野蛮行为 。
第二 , 要设定有限的目标 。 受限于办学环境或者办学基础 , 在任何改革都无法回避考试、都面临巨大升学压力的情况下 , 我们一定要设定有限的目标 , 从能改、可改、一定能改得好、办得好的事情上做起;过高的目标 , 超出现实承受能力可能使目标受挫 。
第三 , 要探索专业的路径 。 要相信专业的力量 , 在专业指导下 , 做出专业的思考、专业的判断 , 从而寻求专业的问题解决的路径 。
第四 , 要相信时间的力量 。 今天 , 有些变革不一定能成功 , 但只要我们朝向正确的方向 , 一步一步的推进 , 这一切将在历史中显示出它应有的价值 。
02
好的学校 , 不是都听命于校长 , 而是机制推进
我认为 , 办好的教育、好的学校 , 要具备许多因素和条件 。 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就是完善的内部运行体制与机制 。 自2005年担任现在这所学校的校长以来 , 我坚持这样一种观念:如果一所学校什么都听命于校长 , 这所学校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
我曾数次承担参与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的任务 , 在封闭的命题期间 , 不可能通过电话的方式来落实实施学校的事务 。 这一经历 , 促使我创设了分布式的管理机制:将个人化的模式转换成公开、共享的模式 。
有人说 ,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 我认为那不是真正的好学校 , 只可能是一个发展中的学校 , 真正好的学校是靠内在机制推进的 。 事实上 , 中国有许多好学校已经实现了这一点 。
为了成为真正好的学校 , 我们也尝试过扁平化管理 , 由各个年级部来执行一线管理 。 每个年级部既要考虑学生的发展 , 又要监控教学的质量 , 还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它就是一个个小的学校行政单位 。 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 , 扁平化管理虽然提高了效能 , 但是任何一个级部都是为了高考而存在的 , 这就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临时性的“战时动员”机制 。 如果要它来承担学校长期发展的职能会比较难 , 哪怕是原班人马循环教学 , 也只有三年 。
二是 , 在级部管理的体制下 , 教研组被弱化 。 教研组是学校的专业单位 , 一般来说 , 一个教研组的老师都在一个办公室办公 , 教研组里的长者会通过日常的行事方式 , 在如何备课、上课等方面对新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影响着组风 , 影响着校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