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博士延期毕业,谁之过?

博士,曾是“天之骄子”的代称,人人争抢的“香馍馍”,现如今随着数量的激增而流于平庸,更让人深思的是,部分高校竟有过半数的博士生不能按期毕业,而要延迟一到两年,是什么原因使得博士们不能按期毕业,是导师?还是学校?或者是自身原因?不久前,在杭某高校的BBS上出现了一个“建议成立个博士延期联盟”的帖子,立刻引起了在校博士生们的广泛响应 。
延期毕业,被动选择还是主动愿望?
“中国的博士,活得很难、很累很压抑 。怎么讲?博士毕业指标要求高,所以,活着很难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所谓的‘课题’,所以很累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去做研究,所以很压抑 。”一位博士在博客里这样写道 。
压力是一定有的,但像这位博士说的这么压抑,没有身在其中是很难体会到的 。在很多人心目中,博士应该是一直忙碌于实验室,或忙着做研究,生活紧张有序;或在学校外做兼职,轻松赚取外快 。可是很少有人想过,在这“光鲜”的外表下,很多博士不得不面临一段尴尬的“延期生涯”,这让他们有苦难言 。
复旦大学的延期博士小蒋说:“大多数博士研究生因为学术论文没有达到要求,所以无法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其他原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南开大学,有一半博士研究生不能当年毕业,南开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教授认为“延期毕业”是一种正常现象 。他说,一方面是因为对博士论文的要求及审批更严格了,过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但现在真正成了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关口,一些学生论文达不到标准就不能通过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在学校要求严格的前提下,导师对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如果感觉自己指导的学生论文在研究深度、理论框架上没有达到博士论文的要求,首先就会把好第一道关,不同意学生答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没有完成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这样的情况在延期毕业的学生中占1/4到1/3 。
由此可见,“延期毕业”对提高博士生的质量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可是为什么延期毕业的现象如此普遍呢?
据采访人员了解,一般高校对研究生的论文数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硬性规定,重点大学更是如此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有一篇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和一篇在英文EI或者SCI上发表的论文,只有通过这两篇论文之后,导师才会考虑安排博士研究生进入学位答辩的程序,这是起码的前提 。
然而,发文刊物就那么几本,数量有限,随着各高校对博士的扩招,关于发表论文这个硬性规定,时时要接受“僧多粥少”的考验,而且发论文要求有原创性的突破,像文科这种比较“软”的专业难度就更大了 。下半年将要开始读博三的小何称,他的论文已经被拒绝了三次了,如果这一年里还是发不出,那只能接受延期的命运了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学生平时偷懒,到最后快毕业了才想到要发论文,也没有做什么研究工作,匆匆忙忙一赶,刊物自然看不上眼,无法按期毕业也在情理之中 。
“博士延期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大高校都很普遍,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在国外,花上6-8年拿个博士学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像在美国,拿一个社会学博士学位往往要花上8年,而理工科往往也要6-7年 。”浙大研究生处培养处处长陈慰浙说 。
不过,在陈慰浙看来,博士延期也有两面性 。他觉得,延期可能是种“被动选择”,对当事学生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部分学生来说,这也可能是一种“主动愿望”,像有些博士生通过继续深入的科研之后,最后论文拿到了全国“百优”,这给学生的将来铺好了道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