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学而思虽然体面退场,却让我想起了曾经被他们支配的恐惧


学而思|学而思虽然体面退场,却让我想起了曾经被他们支配的恐惧
文章图片
学而思|学而思虽然体面退场,却让我想起了曾经被他们支配的恐惧
文章图片

周末学而思扔了个雷 , 明确表示他们从此退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课外培训市场 。
按说这么大的事 , 我周末应该更个文以示哀悼的 , 不过想想还是没动笔 , 先看看大家都怎么说吧!(主要还是懒)
没想到 , 各大教育类博主对学而思的感观竟然还不错 。 包括一些素来和学而思不对付的 , 都说了学而思的好话 。
凭良心说 , 学而思的退场也还算是体面 。 最起码人家也是秒退学费的 。 光论这一点 , 就很应该给学而思点个赞 。
至少在这件事上 , 新东方和学而思打了个平手 。 我不能厚此薄彼 , 既然夸了新东方 , 也得表扬一下学而思才对 。
但是凭心而论 , 对于学而思 , 我的感受远远比新东方要复杂得多 。 毕竟新东方只坑过我本人 , 那还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 学而思却实实在在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 它曾经真切地让我感到很焦虑 。
教培市场的变坏 , 是从学而思开始的 。
说到教育的焦虑 , 可以说一直都存在 。 我读书的时候 , 我妈虽然从不辅导我学习 , 但也跟风请过几次家教 。
二十年前我上的家教 , 都是口口相传 , 外校的在职老师 。
一般我们是这样接上头的 。
某阿姨:我侄子在XX学校的外语老师那里补课 , 据说效果不错 。 你女儿要不要去学?
我妈转头问我:你要不要去补一下外语?
我:……没意见 。
于是我就去了 。 不是语、数、外都补 , 因为这种老师可遇不可求 。 一个萝卜一个坑 , 一届学生毕业了 , 才有空带别人 。
也不是小学、初中、高中每个阶段都补 , 还是那句话 , 得看我妈跟谁玩得近 , 某一阶段她身边没有这种关注学习的小姐妹 , 我也就不用去补课 。 基本上我初中补课多一些 , 估计就是那时候 , 我妈身边有鸡娃狂魔朋友 。
我读书的时候 , 大家都还是挺佛系的 , 有补课就补补 , 没有就不补 。 补课的时候也不见得成绩提高多少 , 不补课的时候也不见得成绩有多差 。 大家都是这样的 , 我妈在我学习上 , 操的心还不如我在娃身上操的心百分之一 。
那时候属于信息不透明阶段 , 补课和家教虽然存在 , 但并不能左右父母和孩子 。
一直到学而思入场 。
学而思是2003年成立的 。
学而思诞生之初 , 仅仅是两个北大研究生想开班给学生讲奥数 。 后来创始人张邦鑫发现这个市场实在太火了 , 那干脆搞全科吧 。
应该说 , 那时候的学而思和张邦鑫还是比较理想主义的 , 既想赚钱 , 又想做好教育 。 他们也确实做到了站着把钱挣了 。
可是后面资本介入了 。 资本一进场 , 味道就变了 。
船虽然是张邦鑫造的 , 可一旦让资本上了船 , 往哪开就由不得他说了算 。
提升教学质量 , 打磨教学内容 , 都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事情 。 而资本只要“快”和“大” 。
在资本的推动下 , 学而思很快从“小而美”的游轮 , 转变成“大而全”的航母 。
抢占市场速度太慢 , 销售不够多怎么办?那就把所有的老师都变成销售 。
学而思的名言:不会教课的销售不是好销售 。
比起纯粹的销售 , 家长本能地更买老师的账 。
家长报课意愿不强烈怎么办?
先扯远大前景忽悠他们来报课 。 如果不来 , 就吓唬他们 , 恐吓他们 , 让他们多看看别人家的优秀孩子 , 使他们产生焦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