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少数鸡血,总体宽松”的日本教育,会是我们的未来吗?( 二 )
以2004年为例 , 日本共有23633所小学 , 其中私立小学仅有179所 。
日本的私立学校和中国的有点像 , 但又不太一样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它提供的其实不是更好的教育 , 而是一种“自动扶梯”的教育选择 。
因为这种私校往往不仅仅包括幼儿园和小学 , 还包括了直升的中学乃至大学 , 可以算是一种“19年一贯制”的学校 。
著名社会学家傅高义在他六十年代的处女作《日本新中产阶级》中就介绍过了这样的学校:
一些家庭不愿意冒险 , 因此尽可能寻找能够真正取代考试的道路 。 一个取代的方案是 , 当一个孩子考入一所特别出色的幼儿园 , 如那些附属于私立庆应大学和公立御茶水女子大学的幼儿园 , 就被看成是登上了“自动扶梯” , 这样他就可以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就遥遥领先 , 只需要通过形式化的考试就直接升入著名大学 。 但这类私立的“自动扶梯”学校太昂贵了 , 同时还需要与权贵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动扶梯”这个说法确实很诱人 , 仿佛意味着3岁开始就不费力地确保了一生的成功 , 如果家长出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 还是很值得的 。
文章图片
这就使得大量父母趋之若鹜 , 申请者远远超过了可吸纳的人数 , 造成孩子人生的第一次内卷 。
对日本的这种现象 , 曾著有《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的知名学者傅高义曾说“不仅得不断提高入学考试的难度 , 最后还得用‘抽签’的方式来选出少数幸运的孩子” 。
也即是说 , 稀缺就造成价值。 要上这样的学校 , 看来不仅仅要有钱 , 还得通过考试啊 。
《私立小学闯关记》的作者40岁后才收养了儿子太郎 , 特别疼爱 , 虽然自己没啥钱而且离婚了 , 但是凑巧她的父亲是著名的成功人士(三菱商社的社长槙原稔) , 愿意资助这个外孙的学费 。
但是 , 要考入私立小学当然是不容易的 , 作者提前六个月去报名时 , 被埋怨实在开始太迟了 , 其他孩子两年前就开始了 。
可是作者想:面向5、6岁孩子的测试能有多难呢?结果当然是被现实狠狠打了脸:
最让父母头疼的是“生活常识” , 主要测试孩子的行为举止和家政技能 。 在一次上课时 , 老师把孩子们分成几组 , 给每组发了一块野餐用的桌布、一大瓶茶、一盒饼干和一些杯子和盘子 , 要求孩子们有礼貌地为对方服务 , 并且坚持让对方先吃饼干和喝茶 , 就像彬彬有礼的日本成年人一样没完没了地这样做 。就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作者 , 也忍不住要问:为什么一个孩子需要掌握这样的技能才能进入小学?
体育测试还对孩子们设置了额外的挑战 , 考察他们在记忆并遵循指令这方面能做到多好 。 学校可能会设置一个复杂的障碍赛 , 例如 , 先原地转呼啦圈两次 , 然后运球到一个定点 , 再从那里单脚跳到下一个定点 。
文章图片
是的 , 这种测试有啥用呢?其实这种繁琐复杂的考试 , 潜在的目标实是筛选出早熟而且服从性高的孩童 , 以及配合度高的母亲 , 以便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 。
因为 , 这种学校既然是一贯制的 , 从童年招进去就不能淘汰 , 那么就带来一个问题 , 有可能培养出一批“有钱人的傻儿子” , 那这样学校的质量就没有保证 。 所以 , 这样的初始严格筛选也有一定的道理 。
准备不足的太郎居然被录取了 , 作者感到如释重负 , 喜出望外 。 但是这种喜悦很快变成了挥之不去的担忧 , “我到底做了什么?” 幸运的(从未来回看 , 也许可以说 , 不幸的)太郎被录取后 , 是不是就踏上了舒适的“自动扶梯”呢?当然不是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