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考查翻译水平,考试能否?从译者胡婧“不合格”说开去

当我们翻开一本译著 , 往往会关注其翻译水平 , 也往往会吐槽那些让人看不懂的、冗长的 , 甚至语法也有错误的句子 , 至于最糟糕的译文 , 我们可能不得不怀疑是“机翻” 。 至今仍然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 , 一本译著由一个课题组完成 , 导师挂名、署名 , 多个学生参与翻译 , 各译一两章 , 最终凑成整本书 。 每到此时 , 我们或许都期盼着有一个行业底线 , 或者说有一个筛选机制 , 凡有资格者才可参与翻译 。 资格考试便是其中一种 。 然而 , 资格考试作为一种专业评价体系 , 自有其考试本身的标准和特征 , 并不完全等同于翻译实践 。
我们来假设一个情况 , 如果一位译者已有多年翻译经历 , 并且多部作品被行业认同 , 反倒没有通过考试 , 我们如何理解?
前不久 , 国内知名译者胡婧在微信公号发表文章《致人社部和翻译院的一封公开信》 , 表达了她对自己没能通过今年6月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 , 英语二级笔译)的失望、愤怒 。 胡婧的诉求很快在翻译业内引发热议 。

语言|考查翻译水平,考试能否?从译者胡婧“不合格”说开去
文章图片

胡婧发于公号“ PEA中英双语历史文化趣谈”的公开信 , 图为公开信的一部分 。
胡婧自小患有严重脑瘫 , 肢体一级残疾 , 生活不能自理 , 靠非凡的毅力自学外语 , 用下巴和脚趾完成了《莱西回家》《世界边缘的桥梁》《数学家的艺术生活》等多部作品的翻译 。 这是一条极为不寻常的翻译之路 , 而在这条路上 , 胡婧的翻译水平也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同 。 如今在翻译领域颇有建树的她 , 得到了外文局的关注与鼓励 , 在经过十几年的等待后走进了CATTI的考场 , 然而这样一个励志故事最终却没有迎来美好的结局 。

语言|考查翻译水平,考试能否?从译者胡婧“不合格”说开去
文章图片

胡婧 , 1984年11月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 , 译者 , 译有《莱西回家》等作品 , 曾获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家学会高级翻译文凭及中国区最佳考生奖 。 图为胡婧(右一)2018年和父母参加央视节目《向幸福出发》讲述翻译历程 。
当然 , 支持和质疑胡婧的声音兼而有之 。 对她的支持 , 不仅源于她超越一般人的毅力 , 实际上也源于那些有相同处境的译者的共鸣——已有翻译作品并得到读者或行业认同 , 却仍然通不过考试 。 这倒不是说翻译资格考试完全不能测试考生的翻译水平 , 而是考试是一种基础能力测试 , 与不同领域的翻译原本也不是一回事 。 而这已经是翻译界的一个老问题 。 本文作者也是关注这一事件的翻译人员 , 他在各个平台和翻译群见到行业内对事件的不同看法 , 并从这件事出发去探讨翻译和考试 。 确实 , 我们习惯从译者本人及其作品去判断翻译 , 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 胡婧和她的作品让读者看到她的努力和水平 , 然而翻译标准的纷争、考试与实践的距离却让人们一时无法接受她的失败 。
译者及其作品 ,
成为读者判断翻译的标准
如果将翻译理解为一个由译者组成的行业 , 业内人士与读者首先想到的并非一个定义 , 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代表人物:就笔译而言 , 从20世纪的启蒙翻译家严复 , 到法语翻译大家傅雷 , 再到今年上半年一度火遍全网的百岁翻译家许渊冲 , 以及陆大鹏等青年译者......可以说 , 当人们说起“优秀翻译”时 , 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名字 , 而他们似乎正在成为“好翻译”的定义与标准 。

语言|考查翻译水平,考试能否?从译者胡婧“不合格”说开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