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棒|全网挽留学而思?该及时转变观念了

教培时代落幕了 , 处在教育链上的每个人都该做出调整:“指挥棒”该调整 , 围着“指挥棒”转的人也该调整 。
连日来 , 新东方、好未来、学大教育、高途等教育巨头接连宣布 , 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服务 。 这为俞敏洪说的“教培时代落幕”提供了注脚 。 这些教育培训机构的退场 , 激起了不小的舆论涟漪 , 有人“打捞”起之前上培训班的记忆 , 有人感慨“教培行业的沉浮” , 一篇《全网挽留学而思》也在网络上热传 。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 ,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 , 针对教培的监管不断强化 。 但从舆论反馈来看 , 包括不少家长在内的许多人 , 似乎对培训机构离场表露出了“挽留”之意 。 这看似矛盾 , 实则是民众在教育方式转轨之下复杂情感的流露——人们反感疯狂教培带来的教育内卷、增加的教育负担 , 可当教培近乎熄火时 , 许多人又意绪复杂、感慨万千 , 一时间没太缓过劲来 。 某种程度上 , 这也折射了校外教育培训的两面性:正面是它以市场化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增量供给”;反面则是与之伴生的种种乱象 , 这些乱象随教培市场竞争白热化程度加剧而加深 。
说起校外教育培训 , 许多人脑中会立马蹦出那些洗脑广告:“您来 , 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 , 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这类营销话术 , 已成教育焦虑的发动机 。 套用“雪崩论”句式 , 教育内卷时 , 没有一个制造焦虑的校外培训机构是无辜的 。
对应的乱象 , 外显于过度营销在教育领域的复刻 , 内生于对教育特性与孩子成长规律的扭曲——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大搞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等 , 将大量家长孩子推入内卷漩涡 , 也用“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破坏了应有的应试教育秩序 。 再叠加“教育贷”推高的信贷风险、预收费伴生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 这些乱象进入公共治理视野 , 几乎是必然 。
也得看到 , 尽管问题丛生、动辄得咎 , 在一些地方义务教育供给跟家长需求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下 , 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 , 确实曾经满足了许多家长“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期许 。 正因如此 , 大批家长对校外教育培训是既爱又恨 。 它在时 , 会对其口诛笔伐;它不在了 , 又开始“怀念” 。
这份“怀念” ,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两点:教培熄火 , 并未彻底改变两点 , 一是不少地方教育资源不均衡 , 二是不少环节评价体系单一化 。 这使得很多家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动力也就难消 。 就算没了校外培训机构 , 他们也会顾虑 , 那些有条件的人家会不会用“点对点私人辅导” , 制造出另一种不公?
这就需要对症施策和靶向发力:就眼下而言 , 很多地方实施的多校划片、教师轮岗 , 还有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 就是着眼于此 。 目前看 , 这方面的动作可以更有力些 。
【指挥棒|全网挽留学而思?该及时转变观念了】对家长们来说 , 也得调整观念坐标系 。 “双减”是面向教育公平的规则再校准 , 也是对家长的考验:它带动了教培格局之变 , 如果说 , 培训机构的应变之策是转型 , 那家长一端的应变方式就该是及时转变观念 , 意识到全民补课时代已经过去了 , 该对标素质教育的要求 , 尽早跳出赛马竞争窠臼 , 接受和习惯“无教培节奏” , 进而为孩子快乐成长提供条件、创造空间 。 “因时而变 , 因势而新” , 指向的不只是教育变局 , 也该是家长们教育观念的迭代 。
说到底 , 教培时代落幕了 , 处在教育链上的每个人都该做出调整:“指挥棒”该调整 , 围着“指挥棒”转的人也该调整 。 以变应变 , 别无他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