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直觉的笔记更高效?你没听错!


|反直觉的笔记更高效?你没听错!
|反直觉的笔记更高效?你没听错!
|反直觉的笔记更高效?你没听错!
|反直觉的笔记更高效?你没听错!

文|驿路奇奇
在这个世界上 , 太多的人喜欢用直觉做事 , 这就是为什么“第六感”被神化 , 偶然中的偶然被当成了真理 。 其实很好理解 , 谁都想活得轻松 , 而学习、阅读、写作这样的事 , 短期内推进并不困难 , 长期进行 , 通常会被认为是反直觉反人性的 。
以阅读为例 , 泛泛地读 , 当然不累 , 即使记录 , 也是机械和划线这样的方式更轻松 。 想要一目了然 , 最多也就是把各个标题分门别类 , 装模作样做个思维导图 , 说到底都是搬运 , 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 。
可如果将阅读变成思考 , 转化为写作 , 甚至还要分门别类、建立联系 , 这就困难多了 。 更不要说还得打破固有思维 , 跳出界限 , 去做广泛的关联了 。
然而 , 恰恰是这看似反人性方法 , 却能起到以小博大的作用 。 卢曼先生数十年来坚持每天记六条上述高质量的比较 , 最后不仅成了社会学专家 , 还出了几十本书 , 堪称逆袭人生的典范 。
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啥反直觉反人性的事?
其实也没那么好深 , 针对反直觉 , 我总结出了三点:
第一 , 拒绝机械摘抄 。
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祖宗告诉我们的 , 可你别忘了 , 这世界除了概念定理、计算公式、必须要成颂的字词句 , 几乎没有什么必须死记硬背的 。 而且 , 那些多半是应试教育才需要掌握的 。 成年后 , 考执业证书之类的或许可以用到 , 其他的 , 还是理解记忆更有效 。
要知道 , 大脑更擅长理解而非存储 , 年龄越大越是如此 。 与其在大段抄录中过分占用内存 , 不如把空间留给思考 。
同理 , 大规模划线也不可取 , 做批注的话倒是可以作为闪念笔记来用 , 但是要注意及时整理成文 , 否则时间一长 , 自己到底为啥记下了某几个关键词就被遗忘了 。
第二 , 拒绝知识躺平 。
至于知识躺平 , 全是我自己发明的词汇 。 其实就跟人一样 , 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 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你记下了知识 , 即便有思考 , 可只让它躺在笔记本来睡大觉 , 不出来让它见光 , 不时长拿出来溜溜 , 跟大脑请个安 , 大脑怕是早就不记得这个所谓的“旧相识”了吧 。
要是不时回顾就不一样了 , 孔子他老人家不是说了“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当别人的老师 , 只需要你一直保持思考状态 , 让只是常读常新就行了 。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 , 能启发灵感 , 在联想中触发更多火花 。
就像《卡片笔记写作法》举的那个例子 , 在《追忆似水年华》里 , 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被玛德琳蛋糕的味道触发了对儿时的回忆 。 所以不同场景、应景 , 很可能会发酵出不同的想法 , 你那流动起来的知识就比躺平时更有价值了 。
第三 , 拒绝传统分类 。
最后一点似乎是最反直觉的 。 分门别类不是挺好吗?干嘛要打破?不怕搞得乱七八糟吗?
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 书中的方法的确是说要摒弃传统的标签 , 但没说完全不分类 , 而且还要做索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