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卓越中学教师培养的“南师模式”

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 , 南京师范大学“物技专业(物理+技术教育)”和“史政专业(历史+思政)”招收的80名大一新生 , 开始了全新的大学生活 。 作为对“高素质复合型本硕衔接高中教师培养”的积极尝试 , 南师大的这一创新之举颇受关注 。
“双学科复合不是简单的‘1+1’ , 也不是双学位培养 , 而是一个新的融合专业 。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告诉采访人员 , 学校始终牢记师范大学使命 , 启动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示范区建设 , 以师范类专业“共同培养 , 双向强化”为路径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为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
“3+1+2”破解本硕衔接难题
2014年 , 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 提出“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 , 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 此举为拥有百年教师教育历史的南师大注入了改革的强大动力 。
“本硕衔接时专业不一致、基础不整齐等问题 , 曾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 ”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叶忠举例说 , 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考取了学院硕士研究生 , 但与其他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相比 , 几乎是“零基础” , “两类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学习 , 效率肯定受影响” 。
从2006年开始 , 南师大通过“择优推免”探索本硕衔接的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方式 , 取得了一些经验 。 2014年 , 学校申请获批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 于2016年正式实施 。 该项目以9个中学主干学科专业为基础 , 构建形成本科(3年)、衔接(1年)和硕士(2年)三阶段纵向衔接的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 。 本科生在全校各学院师范专业就读3年后 , 以择优推免方式进入教师教育学院开始新一阶段的培养 。 其中 , 衔接阶段的1年以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和跟岗实习为主 。
“这就让本硕衔接变得非常顺畅 , 也解决了优秀生源的选拔难题 。 ”叶忠说 , “卓越班”的大四学生会比一般学生充实很多 , “除了实习 , 我们鼓励学生在大四提前学习硕士阶段的公共课 , 比如政治、英语等 , 等到研一再主攻专业核心课程 , 研二的重点则放在实习和写毕业论文上 。 ”
用实践淬炼“卓越”特质
今年9月 , 南师大“卓越班”毕业生邹佳妮进入苏州立达中学任教 , 不仅负责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 , 还担任班主任 。 她坦言 , 虽然工作强度大 , 但母校的悉心培养给予了她足够的底气 。
“大四时我在南京市鼓楼实验中学实习 , 教两个班语文 。 ”邹佳妮回忆说 , 每次授课 , 实习指导教师就坐在台下听并及时指出问题 , 她消化吸收后再到另一个班级上同一节课 , “这让我进步特别快” 。
“原先本硕分段培养存在专业实践不足、简单重复的情况 , 而‘3+1+2’教学模式强化了真实教学情境中的专业实践 。 ”叶忠告诉采访人员 , 教师教育学院目前建立了实训中心 , 同时与地方政府合作 , 建成126个中小学、幼儿园实践基地 , 确保教学技能实训实践全程“不断线” 。
师德是教师教育第一要素 。 在强化实践的同时 , 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积极开展师德教育 。 暑期赴新疆、青海、贵州等地支教 , 是如今“卓越班”的必修课 。 同时 , 学院经常举办师德学术沙龙 , 邀请师德模范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 以理论学习促进德育反思 。
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已有三届共130名毕业生 , 全部入职省内外中学 。 “这几年 , 我们招收的南师大毕业生尤其是卓越班的学生 , 能力突出 , 成长非常快 。 ”南师大附中教务部负责人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