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二 )


文章图片

而第四个房间 , 丈夫酗酒 , 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 , 妻子指着一片狼藉 , 扯着嗓子和丈夫争吵, 孩子的笑容渐渐凝固 , 瞪大双眼 , 惊恐而无助地看着眼前的场景 。

房间|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文章图片

最终 , 孩子们没有选择 , 被迫跟着最后一对夫妻走了 , 回家的路上 , 夫妻二人持续着争执 , 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情绪 , 孩子们的眼神没有一丝光亮 , 有的只是无尽的绝望和悲凉 。

房间|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文章图片

可见 , 父母的脾气和性情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 。 习惯于大吼大叫的父母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 最终导致他们安全感缺失 , 变得敏感而脆弱 。

  • 知乎有位匿名的网友 分享说 , 我的父亲脾气就很不好 , 常常莫名其妙地冲我吼 ,我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 害怕不知道什么又会被骂, 长此以往 , 导致我十分敏感 , 我会特别在意别人的情绪 , 一旦当他人的态度有变化 , 我就开始不断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
  • 另外 , 我还十分易怒 , 我发现我好像慢慢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 如同父亲那样 。
弗洛伊德说 , 人的精神疾病与性格缺陷往往是童年时期造成的 。
父母的吼叫对孩子来说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批评 , 而是如同一把利剑 , 直戳孩子的心灵深处 。 利剑所刺的伤口也许会随着时间愈合 , 但伤疤会随时提醒他 , 被刺的时候有多痛 。
幼小的孩子如同娇嫩的花朵 , 只有用爱滋养 , 才能开得娇艳灿烂 。
3
大吼大叫是周而复始的悲剧
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的阴影可以伴随孩子一生 , 也许他永远都得不到救赎 。
Diane Dweller写过自传 《妈妈、狂躁与我》 , 文中她回忆了自己从小生活在对妈妈的恐惧之中 。
她的妈妈非常暴躁 , 会毫无理由地对她和姐姐发脾气 , 大吼大叫更是家常便饭 。
为了在家庭当中得以“生存” , 她拼命地去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 更是毫无底线地去满足母亲所有的要求 , 可无论做得有多好 , 母亲总有理由数落她、挑剔她 。
她永远都达不到母亲的要求 , 她每一天都活在自我否定的阴影里 。
在她17岁那年 , 她遇到了比他大八岁的Tony , Tony对她关怀备至 , 给予了她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幸福 , 她想 , 原来在母亲眼里一无是处的我 , 竟然也有人爱 。
从来没吃过糖的人 , 感受到了糖的甜 , 她迅速坠入爱河 , 和Tony结婚 。
为了紧紧握住这颗来之不易的糖 , 她拼命对丈夫好 , 可丈夫仍然不满意 , 经常指责她、骂她没用 。
她逃离了母亲的“深渊” , 却又落到了另一个深渊里 。 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 , 她常年都觉得自己很差劲 , 不配得到爱 , 即使是丈夫的错 ,她宁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 也不愿意离婚 。
母亲常年的打击和大吼大叫 , 让Diane Dweller特别缺爱 , 为了得到更多的爱 , 她变成了讨 好型人格 , 只有不断地去满足他人 , 才足以换回一点点的爱和回报 , 直到成年后 , 组建新的家庭 , 这种性格都没有改变过 。

房间|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文章图片

我特别能理解Diane Dweller , 因为我的母亲也习惯对我大吼大叫 , 她看不到我的任何优点 , 却会厉声呵斥我所有的错 。
我时常觉得 , 我只有讨好别人 , 才配得到肯定 。 工作以后 , 我会把所有的工作失误都归咎于自己 , 我更是不敢拒绝任何人 , 会把所有的活揽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