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湾青少年开始在《长津湖》里找共鸣了?( 三 )


这并不是指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向《华尔街日报》承认台湾军事科技不如大陆之类 , 也不是该部门编列巨额军事投资所能阻止的趋势 。 新课纲下的学生原就被运作成一种信息生物 , 他们对信息科技的敏锐和服膺却超乎教师的想象 。
不同于被反共威权和反中新殖民主义占领精神高地的人 , 那些被台湾教改摧毁历史认知脉络的更年轻一代 , 由于其三观在岛内的教育和舆论环境中找不到新世纪的出路 , 他们在历史旧页的压抑下 , 必然通过新进的信息科技寻找精神生机 。
那曾是历史已然翻篇的现实禁区和认知误区 , 将可能成为不再屈服于新殖民主义科技霸权的生活图景 。
为数不少的台湾青少年看过《长津湖》 , 面对不需要翻译字幕的语言符号和全新的情节 , 他们表示心里相当感动 。 关于课本上的“韩战” , 台湾的教育从来是灌输贬义或他者的概念 , 许多成年的台湾人甚至只有纹身“杀朱拔毛”的反共记忆 。 尽管直到今天 , 《长津湖》仍然无法在台湾院线公开上映 , 但是通过各类信息平台 , 旧时代的政治和科技手段已无法围堵那些渴望知识救赎的年轻心灵 。

台湾|台湾青少年开始在《长津湖》里找共鸣了?
文章图片

《长津湖》海报
【台湾|台湾青少年开始在《长津湖》里找共鸣了?】台湾新课纲下的世代固然被消解了历史抱负 , 但他们同样被消解了政治抱负;他们固然对统一无感 , 但同样也对“台独”无知 , 正如他们不懂“台独顽固分子” 。 而《长津湖》荧幕中的语文、地理和历史视听 , 就如许多“入岛入户入脑”的大陆节目 , 却可能让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重新直面认同问题 。
这说明“2035去台湾”的铺轨工程已然启动 , 即便改革兵制、延长教召和动员文宣铺天盖地 , 即便政治性收购大量武器仍然变本加厉 , 但台湾当局最深层的疑虑将是:
那些曾被他们带出轨道却望见复兴号的小清新 , 究竟是否会心甘情愿地成为负担他们历史债务的挡车螳螂?
来源|观察者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