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家教杂说”之四十八:《不妨试一试:来个“易子而教”》

《不妨试一试:来个“易子而教”》
赵忠心
临时代管孩子出“奇效”
一对夫妇二人都是我很早以前的学生 。 他们膝下有一独子 。 孩子小时候 , 由于他们夫妇两人都是干部 , 经常出差 , 家里又没有老人 , 赶上俩人同时出差 , 孩子就没有了着落 。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 , 就把孩子送到我家 , 由我和夫人临时代为照管、接送 。 时间短 , 三五天;时间长 , 就十天半个月 。
经过几次代管 , 孩子不仅与我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 而且还发生了“奇迹”:他父母费了好大劲没能纠正的毛病 , 通过在我家生活 , 却神奇般地克服了 , 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
【孟子|“家教杂说”之四十八:《不妨试一试:来个“易子而教”》】这对夫妇都是老知青 , 回城很晚 , 三十多岁才有了这个儿子 。 中年得子 , 自然倍加疼爱 。 孩子的妈妈特别忙 , 三天两头儿出差 , 这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在家 。 相应地 , 妈妈在孩子生活上照料得少一些 , 总觉得欠孩子的情 。
为了偿还欠孩子的“感情债” , 妈妈只要不出差 , 就在家对孩子倍加周到地照料 。 每天替孩子穿衣、脱衣、洗脸、洗脚;孩子上小学了 , 做作业时 , 妈妈都坐在旁边陪着 , 当“参谋”、“顾问” , 做完作业替孩子收拾书包;尽管学校在大学校园内 , 学校距离他家也就一百多米 , 孩子上学、放学天天都要接送 , 为孩子当“书童”背书包;每到课间操都要送一袋牛奶 , 看着孩子喝完;甚至每顿饭都要一口一口地喂 , 像鸟妈妈喂嗷嗷待哺的小鸟那样……
久而久之 , 孩子就养成了故意装小、撒娇、偷懒、耍赖 , 事事依赖大人的毛病 。 一直到上小学中年级了 , 还过着“衣来伸手 , 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 。
开始 , 他们觉得还没什么 , 放任自流 , 没怎么管教 。 到后来 , 觉得负担太重了 , 感到厌烦了 , 不纠正不行了 。 这时候想纠正 , 已经为时已晚 , 经过多次的努力都未奏效 。
孩子在我家里只住了几次 , 每次一般只有一两个星期的时间 , 却把他们夫妇多次努力都没有纠正了的毛病 , 都给神奇般地消失了 。 孩子的父母喜出望外 , 感恩戴德 。
距离产生威信 , 环境的变化促使人改变“行为轨迹” 。
其实 , 我们也没有对孩子进行什么特殊训练 , 没有什么秘而不宣的“绝招” , 只是按照常规要求他:
作业要独立完成 , 有问题先独立思考 , 实在解决不了再问我们;做完作业 , 自己要认真检查 , 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 , 才算完成作业;早晨起来 , 衣服要自己穿 , 手、脸要自己洗 , 我们只负责检查洗得干净不干净;饭要自己吃 , 不要剩下饭菜 , 如此等等 。 按照要求做好了就给予肯定 , 有进步就给予表扬 。 就这样 , 孩子原来的毛病不知不觉地都改正了 。
独生子女家庭 , 很容易娇惯溺爱孩子 , 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 如果让孩子换一个生活环境 , 可能就会出现转机 。 因为生活环境是能改变人的 。
人们长时间生活一个特定的环境中 , 自然会逐步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习惯 。 生活环境对一个人来说 , 就好比物理学上的“磁场” , 磁场中的磁铁 , 势必要不由自主地按照磁场对它的支配来行动 。 久而久之 , 势必会形成一定的行为“轨迹” 。
而孩子换了一个环境 , 就会在新的环境中 , 接受新环境的影响和支配 , 从而改变原来的行为“轨迹” 。
一个人长期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生活 ,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亲密 , 甚至是“亲密无间” , 没有了一点点“距离” 。 那么 , 人就很可能产生一种“惰性” 。 所谓“惰性” , 就是不想改变、也很难改变的消极的倾向和行为习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