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中考语文必背18个文言虚词「速记口诀」,可下载电子版( 七 )


②卿但暂还家 , 吾今且报府 。 (《孔雀东南飞》)(暂且)
③誓不相隔卿 , 且暂还家去 。 (《孔雀东南飞》)(姑且)
14”乃“
【速记口诀】背转顺限紧 , 二称乃判断
【谐音】背转顺陷井 , 二层乃判断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矿井塌陷 , 幸存的矿工们背着伤员 , 转身顺着塌陷的矿井往二层逃 。 在那里 , 他们欣喜地发现有风吹进来 , 他们判断前方一定有出口 。 果然 , 他们找到了出路 , 得救了 。
【释义举例】
“乃”字用法有三种:
1、用作副词 。 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 , 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 , 或时间上的紧接 , 可译为“于是”“就”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 , 可译为“才”等 。
例如: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师说》) (逆转相背)
②欲印 ,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 乃密布字印 。 (《活板》)(顺承)
③臣乃敢上璧 。 (《廉颇蔺相如列传》)(限制)
④刿曰:“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乃入见 。 (《曹刿论战》)(紧接)
2、用作第二人称代词 , 一般作定语 , 相当于“你”、“你的” 。
例如: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毋忘告乃翁 。 (《示儿》)
3、表判断 , 译为“是”或“本来是” 。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陈涉世家》)
15”之“
【速记口诀】指代一三动 , 标志主谓音
【谐音】纸袋一三洞 , 煮煨标志音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同学们都吃过茶叶蛋 , 你们知道怎么煮吗?教大家一个有趣的办法 , 将鸡蛋装进纸袋里 , 纸袋上面扎上十三个小洞 , 放进装有茶叶和作料的水锅里 , 然后放在灶上先煮后煨 , 什么时候开始煨呢?时间标志是听水声 , 水刚发出声音 , 就把火打小 , 再煨上十分钟 , 香喷喷的茶叶蛋就煮好了 。 由于鸡蛋是装在纸袋里的 , 因此不会沾上茶叶等作料 。
【释义举例】
“之”字有代词、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 。
1、用作代词 。 批示代词 , 表近指 , 译为“这”;第一、第三人称 , 代人、代物、代事 ,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
例如:
①均之二策 。 (《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 , 这)
②作《师说》以贻之 。 (《师说》)(代人 , 他)
③輮使之然也 。 (《劝学》)(代物 , 它)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 。 (《师说》)(代事 , 道理)
2、用作动词 , 译为“去”“往”“到”等 。
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 。 (《史记·陈涉世家》)
3、用作结构助词 。 定语的标志 ,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 译为“的” , 有的可不译;补语的标志 ,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 , 译为“得”;宾语前置的标志 ,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 , 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 译时应省去;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 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 不译 。
例如:
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 (《赤壁之战》)(定语标志)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游褒禅山记》)(补语标志)
③何陋之有?(《陋室铭》)(宾语前置标志)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用作音节助词 ,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 , 或用在三个字之间 , 使之凑成四个字 , 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 无义 , 译时应省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