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公历纪年的原因:平年、闰年、回归年、节气因素的作用影响

知识点:平年、闰年、回归年、节气
2004年的二月共有29天 。若你再翻翻以前的日历,便会发现2003年的二月只有28天,再看看2002年的日历,2002年的二月份同样是28天 。我们便把二月份中只有28天的公历年叫平年,而把二月份有29天的公历年叫做闰年 。2004年便是闰年 。
为什么要分平年与闰年呢?
天文学上将地球绕太阳自春分点回到春分点的时间,叫做一个回归年,它的长度却不是365天,而是365.2422天 。若一年按照365天计算,则每年多出来的0.2422天又该怎么办呢?从前人们规定平年365天,每4年便有一个闰年,是366天 。像这样计算是拿365.25作为一个回归年,几乎每年要长11分14秒 。
像这样的误差看上去似乎很小,可积累起来就不得了,从公元前46年算起,至16世纪,竟然租差10天之多,后来3月21日的春分提早到了3月11日 。因此人们也只好规定1582年的10月5日当作10月15日,补回了所丢失的10天 。
为了避免之后再次出现误差积累的现象,对闰年便又做了重新的规定:只要能被4整除的公历年便是闰年;但逢百的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才能是闰年 。像1996年是闰年,2000年能被400整除,因此也是闰年,但2200年便不是闰年了 。闰年指的是公历年,但闰月都是农历年的现象 。像1998年的农历闰5月,这一年会有两个5月,这又是为何呢?
众所周知,我国的节气是农历所特有的,像2月4日立春,12月翅日冬至等等;农历所反映的是指月亮的盈亏变化(如海水的潮汐一样),而且照顾了寒暑的时令 。它规定了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 。由于月相变化一周期的时间为29.5306天,这样几个月的平均值便很接近月相变化一周期所用的时间了 。所以规定了平年有12个月,全年都354日或者355日,和公历的回归年平均相差有1O日21时,为了改正这个误差,因此规定每三年便设有13个月,全年共有384天 。通过这种巧妙的安排,才让每月所表示的节气相差不会太大 。因此农历的闰月实际上便是农历年的闰年,是为了和公历相配合才设置的 。
因为使用农历纪年在节气上不可以像公历那样大体上比较固定,并且它的计算也很复杂,平年和闰年天数相差很多天,因此采用公历比农历普遍而且也很方便 。

【采用公历纪年的原因:平年、闰年、回归年、节气因素的作用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