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NFT”元年:“数字代币”如何席卷了文化领域?|读刊( 二 )


【标记|“NFT”元年:“数字代币”如何席卷了文化领域?|读刊】“Vista看天下”曾在一篇文章 中(《“1000万美元买一个微信头像” , NFT到底是什么?》)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将“非同质化代币”解释为阳澄湖大闸蟹的“蟹扣” 。 每一枚“蟹扣”都有自己独特的编号 , 标记着这只大闸蟹“源自阳澄湖”的“正宗”身份 。 每个蟹扣都是“非同质化”的 , 因其具有独特编号 , 彼此之间不能互换 。 而区块链的作用则在于 , 当你买下一只带有蟹扣的螃蟹时 , 这笔交易的信息会被详细记录 , 并进入所有用户的“账簿” 。 如此一来 , 所有人都会知道 , 带有这枚蟹扣的大闸蟹被你买下了 。
需要说明的是 , NFT并不是艺术品或实物本身 , 就好像“蟹扣”并不是大闸蟹本身 。 NFT只是一组“metadata” , 用于对艺术品或实物进行所有权标记 。 正因如此 , 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被NFT标定 , 由此也有了NFT市场上千奇百怪的商品: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把自己在推特上的第一则推文“铸造”为NFT , 随后以291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 甚至有人用NFT“标记”了自己的一滴血 。 透过这种“数字标记” , 一些在过去看来完全不可能商品化的事物 , 都可以变为商品 , 进入市场待价而沽 。

标记|“NFT”元年:“数字代币”如何席卷了文化领域?|读刊
文章图片

社交平台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拍卖了他在该社交平台上发表的第一篇推文 , 最终成交价超过291万美元 。 这条消息的内容是:我刚设置了我的Twitter 。多西宣布拍卖所得将捐给慈善机构 。
02
NFT的吸引力:
非同质化代币如何席卷文化领域?
然而 , 以上说明或许会加深人们的困惑 。 即便NFT确立了购买者的所有权 , 但这种“确权”的意义究竟何在?在购买大闸蟹时 , 人们至少可以享用大闸蟹的美味 , 但购买一幅“梗图” , 并不能排除其他人复制和使用的可能 。 同时 , 许多艺术品不仅仅被铸造为“一枚”NFT代币 , 换言之 , 它可以有多个买主 。 在这种情况下 , NFT为何仍能席卷文化艺术等领域?
在《纽约时报》的一则评论中 , 作者杰森·法拉戈(Jason Farago)指出 , NFT为数字艺术领域提供了它所一直缺乏的东西:限量性 。 早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 , 本雅明就指出 , 艺术作品正在失去“真迹”和“复制品”的区别 , 我们可以在谈论梵高作品时区分“真迹”和“摹本” , 却无法谈论院线电影和下载在网盘中的电影何者更“真” 。 然而 , NFT的出现正在让事情变得复杂 。 它为原本可以同质化传播的数字艺术打上了“真”之印记 , 由此 , 数字艺术也可以成为收藏、投资乃至投机的对象 。

标记|“NFT”元年:“数字代币”如何席卷了文化领域?|读刊
文章图片

在NFT平台发售的“可口可乐”纪念品 。 图源:《卫报》 。
相比于动辄数十万美元的交易 , 在NFT市场上 , 最常出现的仍是数百、数千美元的“小额”交易 。 通过这种交易 , 购买者试图获取某种“独一无二”的专属物品 , 并以此满足自己的“收藏情结” 。 《卫报》的生活栏目指出 , NFT的领域空前广大——图像、视频、音乐、文本、动画、推文 , 乃至于体育团队和商业品牌等推出的纪念品 。 相比随处可以买到的 , 机械复制式生产的物品 , NFT被打上了象征“本原性”和“独特性”的烙印 , 并因此变得不同 , 有人将其比作作者签名的书籍 , 或是官方发售的限量版纪念物 。
正是为了顺应这种趋势 , 今年9月 , 大英博物馆也和平台LaCollection合作 , 将超过200件的葛饰北斋作品铸造为允许在线购买的NFT代币 。 在大英博物馆看来 , 艺术收藏在过去常被视为少数人的“精英游戏” , 而此举有助于令其更“接地气” , 发掘更多潜在的艺术收藏者 。 LaCollection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让-塞巴斯蒂安·博坎普斯(Jean-Sébastien Beaucamps) 表示:“和大英博物馆合作是一种荣幸 , 我们希望LaCollection能够吸引新的观众群体 , 让那些从未参观过大英博物馆或接触过其庞大藏品的人领略博物馆艺术的魅力;并为人们提供机会 , 以全新的、令人兴奋的方式欣赏其藏品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