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烟台大学逐步构建起基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质量治理体系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路时川 通讯员 亓健生 刘丽娜 报道
高等教育在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进程中,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显现出愈来愈多的适应性问题,亟需从“质量管理”向“质量治理”转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充分发挥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烟台大学逐渐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育质量治理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普遍存在“教学改革不断,但是质量提升缓慢”的现象,根源究竟在哪?可以说,不是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心不够,而是理念、制度、行动,还未完全达成一致,人才培养未形成真正的“闭环”。学生成为评价主体,是当前国内外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烟台大学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为调查工具,以SPSS、AMOS为分析工具,构建了“高等教育质量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发现“互动质量、向学/厌学、有效教学实践、课程要求的严格程度、支持性环境”显著影响学生满意度,构建AMOS模型发现,制度及其落实过程中形成的环境才是影响质量的根源,它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等主体的行为,进而影响学生满意度和教育收获。以上实证研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多年来,烟台大学不断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提高质量治理能力。2003年,成立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心,构建了科学的“督教督学督学、评教评学评管”评估体系;2005年,成立发展规划处(后改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办学思路、制定发展战略;2016年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基层学术组织之间通力合作,协同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治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育人成效显著。
【质量|烟台大学逐步构建起基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质量治理体系】2015年,具有学校“宪法”地位的《烟台大学章程》被核准,以其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章程配套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使学校教育质量治理体系有了一系列合理性制度安排。在章程的统领下,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加完善,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质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制度明晰了质量责任主体权责,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激发了学校内生动力,“学生学习发展、教师教学发展、教育质量保障”三大运行机制更加有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学业规划、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实行学习警示制度,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烟大精神鼓舞下,奋发图强、追逐梦想。学校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和“混合式教学”等能力提升工作,实施“孺子牛”“教学优秀奖”等荣誉激励工程,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四有”教师队伍。学校充分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设置评价指标权重、检测评价者欺骗行为、主客观评价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不断完善集常态监测、专业评估、学院评价、课程评价于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平台及教学督导信息化平台,形成以监测促建设、以督导促提升、以评价促发展的长效机制。
推荐阅读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质量|留住县中教师不能只靠禁令
- 教育|兴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 广东|广东拟安排11.84亿元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 经费|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哪个更强?
- in|Paper写作怎么做到高质量?
- 广东|广东今年拟奖补11.8亿元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 招生|艺考文化课成绩占比提高 逐步推行省级统考全覆盖
- 幼儿园|广东拟安排约12亿元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 托管|学校课后托管班受青睐 课后服务如何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