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乡村观教 | 教师团队建设要避免四个误区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 。 作为全国教育高地的首都北京 , 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是促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所在 。 近年来 , 北京市多措并举促进农村教育内涵式发展 , 成效显著 。 本报特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教一处、北京市教育学会农 村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 “发掘北京经验 提振乡村教育”专题报道 , 展示北京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新进展新成果新风貌 , 讲好北京农村教育故事 , 传递首都教育声音 。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告诫管理者:企业的资源包括很多 , 但真正的资源只有一项——人力资源 。 在学校 , 资源可以有很多 , 但真正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教育进步的关键资源只有一项——教师人力资源 。 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 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 因此 , 最大限度地焕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 做好教师团队建设 , 是每个校长在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孟瑜主持了“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 北京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她认为 , 教师团队在促进教师发展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但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团队建设存在一些误区 , 必须注意加以避免 , 这样才能更好实现团队建设目标 。

首都北京|乡村观教 | 教师团队建设要避免四个误区
文章图片

孟瑜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副院长
误区一:凝聚力过强
往往阻碍跨界交流合作
团队凝聚力过强 , 易使成员过度分界 , “在自身和他人之间竖起一道围墙和分界线” 。
良好团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团队有凝聚力 , 成员有清晰界限感 , 即他知道团队中都有谁 , 哪些人对团队目标负有责任 。 如果团队缺乏凝聚力 , 成员缺乏界限感 , 则易导致成员缺乏身份认同感和团队归属感 。 但是 , 物极必反 , 如果成员凝聚力过强 , 界限感过重 , 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团队会变得孤立而保守 , 不会主动寻求其他人或团队的帮助 , 也不愿参与跨越团队边界的交流和合作 , 易把一些有益的外部资源拒之门外 , 这会阻碍团队学习、影响新学术和新观点的输入 , 导致团队水平在原有水平重复 。 因此 , 任何教师团队的凝聚力都应适度 , 团队应有意识加强与他人或其它团队的交流 , 增强开放性 。
误区二:团队过于稳定
易形成思维定势
保持团队适度稳定有利于提高团队生存能力和绩效 , 但成员在一起时间过长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
美国学者卡兹(Katz)通过研究发现:一个群体的成员 , 在一起工作的1.5—5年里 , 信息沟通水平最高 , 群体效率也最高;群体成员一起工作小于1.5年时 , 由于成员相处时间不长 , 彼此不熟悉 , 信息交流水平低 , 获得成果并不多;一起工作年限超过5年 , 则由于成员之间过于了解和熟悉 , 人际间也会产生矛盾 , 思维上已形成定势 , 会导致反应迟钝和认识趋同 , 进而也会使成果数量减少 , 群体效率降低 。
在实际工作中 , 有些学校年级组成员基本是固定的 。 年级组常常是随年级变化循环工作模式 , 如从一年级跟到六年级 , 学生毕业后再迎接新一轮学生 。 年级组成员一起工作的时间相当长 , 这也易影响团队绩效 。
卡兹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 , 团队成员一起工作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年 , 5年后如果想继续保持团队活力 , 可通过改变团队领导 , 适当调整团队人员 , 解散原来群体、重新组合等方式激活团队活力 , 提高团队效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