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种植技术 乌桕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介绍

乌桕简介
乌桕(学名:Sapium sebiferum)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应用于园林中,集观形、观色叶、观果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种子黑色含油,圆球形,外被白色蜡质假种皮,可制油漆,假种皮为制蜡烛和肥皂的原料,经济价值极高 。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 。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
乌桕木材白色,坚硬,纹理细致,用途广 。叶为黑色染料,可染衣物 。根皮治毒蛇咬伤 。白色之蜡质层(假种皮)溶解后可制肥皂、蜡烛;种子油适于涂料,可涂油纸、油伞等 。
植物形态
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 。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顶端钝,长约1毫米 。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 。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 。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 。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 。具3种子,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 。花期4-8月 。
生长习性
喜光,不耐阴 。喜温暖环境,不甚耐寒 。适生于深厚肥沃、含水丰富的土壤,对酸性、钙质土、盐碱土均能适应 。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耐水湿 。寿命较长 。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750mm以上地区都可生长 。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沿河两岸冲积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质红壤、山地红黄壤都能生长 。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冲积土生长最好 。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旺盛 。能耐短期积水,亦耐旱,含盐量在0.3%以正气 。
乌桕为喜光树种,生长快,结实早,收获期长,寿命长 。一年生实生苗高可达l井以上,栽植后早的3~4年,迟的7~8年可开花结实 。嫁接苗造林后2~4年就能刃花结实 。柏树寿命可达百年以上,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70"---80年的树仍能丰盛结果 。
物种分布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 。生于旷野、塘边或疏林中 。日本、越南、印度也有;此外,欧洲、美洲和非洲亦有栽培 。
药用价值
来源:该品为大戟科植物乌桕属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以根皮、树皮、叶入药 。根皮及树皮四季可采,切片晒干;叶多鲜用 。
别名:乌桖、桊子树、桕树、木蜡树、木油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油籽(子)树、洋辣子树 。
性味:苦,微温 。
归经:入肺、脾、肾、大肠经 。有小毒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木材、乳汁、叶及果实均有毒 。中毒报道较多,食人中毒,出现腹痛、腹泻、腹鸣、头昏、四肢及口唇麻木、耳鸣、心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状 。接触乳汁可引起刺激、糜烂 。叶可作农药及杀虫用 。
功效: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
用法用量:根皮1~3钱;叶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

禁忌:乌桕副作用为呕吐较剧,溃疡病患者忌服乌桕 。
经济用途
乌桕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 。种子外被之蜡质称为“桕蜡”,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等;种仁榨取的油称“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 。此外木材白色,坚硬,不翘不裂,纹理细致,可作车辆、家具和雕刻等用材 。叶为黑色染料,可染衣物 。根皮治毒蛇咬伤 。白色之蜡质层(假种皮)溶解后可制肥皂、蜡烛;种子油适于涂料,可涂油纸、油伞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