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阅读心得六年级话题作文500字

《文化苦旅》是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所创作的散文集,山水物象,大漠荒原,处处留下了作者的足迹,也留下来作者的思考,字字真言,处处真心,充满韵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苦旅阅读心得六年级作文5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文化苦旅阅读心得六年级作文500字1
在这次短暂的节假日里,我读完了《文化苦旅》这本书,阅读时间虽短,但它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在这本书中,绝大部分的文字都贯彻了这样一个主题:对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余秋雨凭着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手法,在《文化苦旅》中对许多城市、小镇和它的人文景观所蕴含着的文化底蕴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精神进行追溯、反问和思索 。
凭借山水风物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是这本书的主调 。在书中,作者对具体的山水名胜的风貌几乎不置一词,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在点明某地之后,就以类似电影中镜头切换的形式凝造出浓郁而深沉的人文图景 。紧跟着进入直抒式的咏叹,这种咏叹以炽烈的情感和夸张的言词力求先声夺人 。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古文化历史的种种遐想和议论,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不知不觉中接受余秋雨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心路历程等的影响 。这种创作意念,始终贯穿于整部《文化苦旅》之中 。
【文化苦旅阅读心得六年级话题作文500字】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反复严厉拷问历史,其中,出现了很多悲剧事物和悲剧人物,却很少提及他对1949年以来的历史反思,很少让人感受到其自身心灵世界的隐秘 。也许是当代历史过于敏感,因此作者不敢越雷池半步?另外,在《西湖梦》中,作者又怎么知道"背着香袋来到西湖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无多少教义的踪影,眼角却时时关注着桃红柳绿、莼菜醋鱼"?外国的教堂不大多是建在喧闹的城市中吗?类似这样的议论,在书中还有一些 。这不禁让人疑心,余秋雨在发表议论时,有时提出的简单问题反而把情况弄得复杂 。
我觉得,凭借《文化苦旅》,余秋雨可以在新中国的散文史上占一席之地 。虽然其中不免有矫情之处,甚至有硬伤,但那种思考与提出的问题却是无可回避的 。尤其是其中对"健全文化人格"的呼唤 。
文化苦旅阅读心得六年级作文500字2

初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软了下来,用各种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着别人手里的书 。《文化苦旅》,随笔性散文,无剧情,无任务,无结局,这种三无的书要怎么勾起我的阅读兴趣?于是在它在课桌里躺了两周之久之后,我终于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带我走进了一个比现实美丽的城市 。
好像又再次回到了莫高窟,回到了那个暮霭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弥漫于空中的时候,那个时候莫高窟不是旅游景点,就那么静静的、静静的耸立在当时中国战火纷飞的土地上,等待着是功臣也是罪人的王道士去挖掘它掩盖了几百年的瑰丽的美貌,那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遗产 。沉溺于作者从自我角度的描述,其实我是去过那里的,当时并没有太大感触 。可以这么说,在这本书之前我还从没有体会到文字有那么大的魅力,并不是华丽的、掉书袋的语句,他让我感到深深地惊配,还有身为中国人不可遏止的愤怒,王道士的那副嘴脸,那种一点点银子就把中国文化,中国遗产出卖的卖国贼!可耻!可耻至极!没有限制性的文字让我展开了很多想象,也给了我很多思考 。
对这本书中另一篇令我记忆犹新的文章便是《上海人》 。没有介绍上海的景点,没有介绍上海的美食,却从一个很少有人写的角度入手:人 。开篇便是写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与上海人的傲慢无礼、井底之蛙 。很敬佩他敢于这么写,这本书出版比我出生还要早,但现在这个问题却是越来越严重,在上海两级分化尤为明显 。他还写了徐光启,这位地道的华亭人,从他的角度写了很多上海的过去,让我这个虽然从小在上海长大但也不算地道上海人的着实长了见识 。
《文化苦旅》,苦着寻找了文化,寻找了中国人的根源 。
文化苦旅阅读心得六年级作文500字3
提起余秋雨,可能想说得太多,满腔话语积压于心底,随时都有迸发出去的可能 。但我还是愿意只打开一个小口,让那话语如涓涓细流一样涌出,将自己再次滋润 。
读余秋雨的第一篇散文,是他的《文化苦旅》的开篇之作——《道士塔》 。当时,我第一遍读,愤恨;第二遍读,无奈;第三遍读,就只有压抑了 。目睹的一个个惊人的流失数字,我的压抑与它共存 。王元禄是个罪人,没有错 。但是,将敦煌文化的大量流失、出卖之罪完全归咎于他——那样一个20世纪初中国随处可见的猥琐、短目之人,更像是嘲笑自己 。因为,他的卑微,实在不配承受这罪 。他意识不到这份文明的伟大与灿烂,他只知道一百卷经卷值一个铜板,一车古画值三块大洋;他只知道如果在飞天甜美、神秘的微笑上刷一点白石灰,墙壁就干净了;他只知道本以强盗身份来这里的斯坦因,是西方来东方“取经“的人 。他的卑微,承受不起这罪!我的压抑与这些耻辱共存 。正像余先生喊出的:“我好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