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阅读心得七年级作文1000字7篇( 五 )


学校系学生会举办读书分享会,推荐阅读的书籍便是《文化苦旅》,我为积极参与学生会的活动和源自自己也想读一下的原因,参加了这一次活动,买下了这本书 。
粗读了一遍,精读两遍后,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余秋雨先生的文笔和逻辑性不必多谈,而书中许多小小的细节都耐人寻味,仔细思考过后感触颇深 。例:
书的开篇作者讲述自己出钱为先生雕像的事,这件事,牵涉到很多话题 。例如,艺术与对象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互代,人的自我改造可能;原版初序中,作者写到“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如果知识文化总是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牌坊》中年轻石匠与潘木公关于牌坊的谈话和外国小说《热冰》的故事,作者才如雷击一般,蓦然追悟,傻坐半日,浮想联翩,有了新的认识 。
《寺庙》中尼姑奄废弃时,风光全都到了吴山庙 。等到尼姑奄变成小学,一切又变了 。衰的,静的,冷的,是吴山庙;荣的,动的,热的,是学校 。
两个小和尚救了小羊,把羊拴在小树上 。刚种下的小树,羊可能小树挣断 。他们两个和尚主张的“惜生护生”,主要是指人和动物,却对植物不太在乎 。他们明白小羊要保护,却不明白小树也要保护 。
学生们唱李叔同先生写的歌,老和尚明明觉得却认为:法师持戒森严,对于这种歌舞娱乐,他一听就会掉头离去 。三位老师去立磊寺拜弘一法师,但法师已持杖远行 。三位老师说:
“果然是他!我们的学生唱着他的歌和和尚比赛,没想到自己做了和尚!”
“那么精通现代文化教育,怎么回头投向了佛教?”
“这是倒退,还是提升?”
“肯定是提升,只是我们还太还浅薄,悟不了”
《信客》信客与木渡情同手足,木渡却怕信客做手脚,在红缎子画小圆圈,信客因有事截了一条,最后失去大家的信任 。他帮助家里没了男人的女人,却被误认为处处留情 。他的一次无心之举,送了一个小女孩几本书,小女孩却因此改变了命运 。
《中国之旅》有人向作者提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没有两者 。路,就是书 。”
从学术上说,我是从文本化走向了生态文化 。
在严严实实的封闭结构,中华文化拥有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那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 。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第一条线是黄河;第二条线是长江;第三条线比较复杂,在前两条的北方,是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分界线,也就是区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线 。
读《文化苦旅》并不是在欣赏山水,而是对历史的回顾对内心的探索 。对所游历的地方所发生的事,修建的文物,有什么样的历史名人进行回顾 。对自己内心游历而产生的感悟进行探索 。
文化苦旅阅读心得七年级作文1000字7
有一本书,你不能手持香茗,淡然读之;有一本书,你不能任之尘然,漠然无视,这本书不仅让读者在美妙的文字中畅游文化意识的河流,更重要的是在作者对古人古迹悲剧的同情和愤懑中,在历史深重的叹息中,给读者以启迪——珍惜中华民族这壮美的河山,珍惜经历过风雨洗涤的灿烂文化,珍惜来之不易的现代文明生活,这便是《文化苦旅》 。
与其说这是一部山水游记散文,不如说这是一段历史文化的描述,余秋雨先生凭着自己丰富的文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写出了历史的悲叹和一个人对世态的思考,我合上最后一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从这本书中不仅仅学到了智慧,更重要的吸纳了其间深刻道理和奋进的思想 。我的心情是沉重的,血液是喷涌的,惋惜于历史对古迹的破坏,愤怒于历史对部分文化摧残的同时,也坚定了文明在变化、发展、创新中得以延续的信心 。
关于作者——余秋雨先生,是存在争议的,但我想一个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重要遗址,不顾生命危险考察和保护古迹的人,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和敬仰的 。作者在书中披露了制度的悲哀,古人的悲哀以及古迹遭到破坏的悲哀 。《牌坊》中犹如天使般圣洁的姑娘在种种期盼中安详逝去,《宁古塔》中流放的文人,这是制度的悲哀,但作者只是将制度的穿插文中,印证制度会随社会进步不断完善的趋势,体现古人古迹那顽强的生命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