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双减”需要怎样的教研转型

“双减”对教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教研机构既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决策 , 又要服务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 , 通过积极转型推动形成新的教研发展格局 。
教研转型:由教学研究转向全面育人研究
聚集教学研究 , 关注改进知识传授方式 , 是教研工作的传统 。 新时代的教研格局必须从单纯的教学研究转向全面育人研究 , 朝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研究的总体要求转变 。
全面育人研究 , 体现在教研内容、教研主题上 , 就是要突出“三个更加”: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习 。 从以往关注教师的教 , 转向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的情感、状态和需求 , 创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 。 二是更加关注各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 。 落实好各学科课程是完成全面育人的关键 , 要引导教师基于学科的本质特点、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内容模块或主题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或教学方式改革 。 三是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 。 研究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与考试等多个环节的一致性与协调性 , 使各个环节相互协同、相互促进 , 形成育人合力 。 同时 , 全面育人研究需要上下联动、横向协同、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作支撑 。 近年来 , 深圳市宝安区教科院通过纵“联”横“协” , 在纵向上优化完善区域、学区、学校三级教研联动机制 , 在横向上与外部科研机构协同合作 , 初步构建了全学科、全学段、全链条的教研工作体系 , 有力支撑了全面育人研究 。
重心下移:全方位助力教研组建设
在国家、省、市、县(区)、校五级教研体系中 , 学校教研组是最基础、最基层的教研组织 , 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品质提升的关键力量 。 作为县(区)级教研机构 , 必须下移重心 , 与学校教研组一起深入教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 , 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工作 。 在这方面 , 如何建设优秀的学校教研组 , 提升学校教研组对教师的凝聚力、指导力、引领力 , 是县(区)教研机构开展教研工作的关键 。
首先应该建立“好教研组”的发展规范 。 受经验主义的影响 , 当前学校教研组对发展普遍缺少方向性、规范化的认识和把握 。 制定一套指导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发展规范 , 可以让教研组成员明确组织建设的方向 , 明了组织内部的职责关系 , 提高组织建设的品质 。 发展规范的制定 , 可以从过程和效果两个维度进行设计 。 从过程维度而言 , 一级指标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实践活动三个方面 , 二级指标包括价值引领、合理规划、学术领袖、制度支持、运行机制五个方面;从效果维度而言 , 一级指标包括实践效果 , 二级指标包括专业提升、文化提升、育人效果等 。
其次重视培育教研组长领导力 。 实施“教研组长能力提升计划” , 通过专题培训、自主研修、实践反思等方式 , 推动教研组长由传统学科活动的组织者转变为学科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 此外 , 还要积极引导学校给予教研组长充分的信任及赋权 , 将课程发展规划权、教学实验权、评估创新权赋予教研组长 , 从而形成教研组的自主发展机制 , 推动教研组长自觉担当起与自我发展密切相关的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反思与重建等系列工作 。
再次积极打造教研共同体 。 教研共同体是以满足内在目的(成员需求)而形成的组织 。 要以共同体建设取代以达成外在需求(教学改进、提高成绩等)为目标的功能体建设 , 具体的策略是:构建相互卷入的密切关系 , 营造一起做事的氛围;在集体协商中聚焦共同的事业和关键的问题 , 达成对共同体专业发展的共识;搭建共享的智库 , 形成资源共享与交流的平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