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高度警惕“双减”下教学管理三大误区

在当前的改革实践中 , 各方面对“双减”背景下教学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仍有差异 , 一定程度上存在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守旧、目标导向和方法路径定位不准、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 进而可能导致陷入一些误区 , 需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 。
一是要避免陷入拔苗助长化的误区 。 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时间 , 需要一个过程 , 这是由学习科学和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的 。 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 , 相信教育科学 , 学会做时间的朋友 , 以平常心态 , 静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
要把握好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 增加学习时间对于加深课堂理解、巩固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成绩具有积极作用 , 但学习时间超过一定的临界值 , 即进入疲劳期时 , 继续增加则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负向影响 , 并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 事实证明 ,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 向上向善、积极乐观、坚毅持久等非智力因素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 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 合理安排时间 , 保持适度水平 , 做到既能提升学习成绩也不过度增加学生负担 。
要把握好作业量与知识掌握的关系 。 学生减负不是不布置或者少布置作业 , 关键是要遵循学习规律 , 提高作业质量 。 要从作业这个“小切口”入手 , 做减负增效的大文章 , 杜绝和防止超纲拔高、机械刷题、过度重复训练 , 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尝试 , 使作业体现个性化、生活化、社会化 ,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 让作业活起来 。
【素养|高度警惕“双减”下教学管理三大误区】二是要避免陷入目标短期化的误区 。 不少人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成绩 , 把成绩好等同于一切都好 , 教育目标短期化特点极为突出 。 追求成绩的短期回报而忽视素养的长期培育的目标导向 , 必然会导致学生除了成绩以外 , 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创新实践、持续发展等方面出现问题 。
要把握好学习成绩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 多年的教育经验使我发现 , 真正优秀的学生除了成绩优异 , 还都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 。 因此 , 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方向是十分正确的 , 我们要树立“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 , 注意改革的系统性和结构性 , 突出重点、体现核心 ,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要把握好学习成绩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 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另一方面还可以用实践活动来检验真理 , 让书本上的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 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会更加深刻 , 反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 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功能 , 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提供发展平台 , 为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有效路径 。
三是要避免陷入成人立场化的误区 。 作为教育者应该多听少说 , 对差异满怀激情 , 接受并鼓励那些不同于我们的想法 , 这是教育带给我们的多彩世界 , 这也是孩子生命绽放的无限可能 。
要把握好共同素养与个性差异的关系 。 教育原本就是为了人尽其才 , 而不是塑造整齐划一的千人一面 。 好的教育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 应当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 要不断探讨在核心素养框架指导下 , 以学生差异特点为导向的学校治理、个性化学习、个性化表达、学情诊断、个性化评价等方向和路径 。 要不断引导广大家长从差异性理解孩子的独特 , 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看见自己的天赋 , 懂得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 , 然后真正做自己、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