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双减进行时|山大辅仁学校: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共享生命成长( 二 )


因此,学校教研组在原有基础上,打破学科壁垒,成立文综教研组和理综教研组,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相通之处,引导老师用融合的思维进行教学。
在理综教研组长、物理教师王玉言开设的《鱼鳔探秘》课堂上,同学们正通过实验来探究鱼鳔内的气体成分,并亲自设计鱼鳔学习浮力知识。与传统的课堂不同,这门课程融合了物理、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内容,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动手实践中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综合能力。
“要培养具有大理科思维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具有大理科思维的老师。”王玉言告诉采访人员,多样化地深入集体教研是教师们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跨学科的教研,老师们开设了《神奇的电池》《制作悬浮纸飞机》《3D电影原理及VR制作》《如何快速鉴别红葡萄酒》《自制小孔成像仪测量太阳直径》等12门基于思维培养的系列课程,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上,通过生长性问题驱动,实现持续的思维生长。
在教研、备课过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在沟通交流中得到新的启发。1998年参加工作的语文教师李彦告诉采访人员,过去讲课时,自己更关注语文学科背后的诗意,现在会去思考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和逻辑性,通过可视化、结构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教研方式的创新不仅带动了老师们的成长,也让学生在课堂上爱上了学习的过程。今年9月,初中美术老师许孔重在山东省中小学美术基本功展示中获得初中组第一名。在抽到《梅竹言志》这一课题时,许孔重不仅在教学中示范了中国画的技巧画法,还结合古诗词、古典文学进行讲授。许孔重说,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他们学习其他学科有所帮助。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收获了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学校开展的十四岁生日庆典为例,老师们前期开展了《亲人小传》项目式学习课程,通过新闻采访、人物传记等课程的学习,由学生为亲人写下一本传记。
近年来,学校将德育品牌活动与特色课程相结合,以习惯养成为主线,构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特色育人课程,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指向学生深度学习
构建九年一贯制课程体系
课堂|双减进行时|山大辅仁学校: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共享生命成长】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绘制草图、动手测量、制作完成一个学校立体模型,这是学校数学组主导、开发并实施的一门特色的中小衔接课程。
初中数学教师王玥说,“制作学校的立体模型”既包含了小学的数学学科思维,又与初中的数学学科知识相连接,体现了中小衔接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将衔接贯穿在课程与实践中,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学的知识渗透给孩子。

课堂|双减进行时|山大辅仁学校: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共享生命成长
文章插图
深度学习的课程不仅在横向上打破学科界限,还在纵向上区分学段进行适度设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辅仁学校站在“整体育人”高度,有效解决了中小学学段割裂问题。学校将九年视为一个完整的育人过程,并将之分为低(1到4年级)、中(5到7年级)、高(8到9年级)三个学段,构建了全程贯通、开放多元、指向核心素养的九年一贯制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九年一贯制学科教研制度。教科室副主任张峰介绍,各教研组打破小学、初中界限,利用大教研、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典型课例的打磨,初步提炼课堂教学模型,帮助教师形成学科知识图谱建构,为学生发生深度学习提供“支架”。以数学学科为例,低年级老师侧重于兴趣培养,中年级侧重于培养质疑意识,高年级则侧重于质疑思维的创造性拓展,将9年学科核心能力培养形成一个不间断的体系。在语文教研中,小学、初中老师同讲《龟兔赛跑》一课,在交流对比中搭建适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课堂知识体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