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不培养小镇做题家,不照搬城市教育,乡村教育改革往何处去?( 二 )


拒绝“小镇做题家”
乡村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面对乡村教育发展的困境 ,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 , 乡村教育需从应试教育中突围 , 破除唯升学论、唯大学论 。
杨东平直言 , 有必要重新思考乡村教育的目标 , 乡村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小镇做题家”和“二流机器人” , 基础教育的目标不能狭窄地定义为升学 。
“乡村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孩子上大学、走出大山吗?对于很多无法升学的农村学生 , 他们的前途究竟何在?基础教育应该为他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杨东平说 , “当前的应试教育 , 没有为初中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提供必要的生产技能或者改善生活、职业发展方面的帮助 , 这是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深层原因 。 ”
康健曾任北大附中校长 , 退休之后 , 在云南创办了两所乡村学校 , 他认为 , 现在中国的乡村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之下 , 乡村儿童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将来不做农民了 , 他们会在哪里生活 , 跟谁一起生活?这些非常真实具体而严峻的问题 , 都需要去解决 。
“中国社会发展的转型 , 已经在人才需求方面有所体现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三农”问题研究学者朱启臻观察到 , “很多企业亟需高级蓝领 , 我接触到一些水电工人 , 他们的月收入可以达到3至5万 。 如果有一天高级蓝领技术工人的待遇超过博士毕业生 , 我相信年轻人会有不同选择 。 ”
因此 , 朱启臻认为 , 曾经用人制度将职业分为三六九等 , 导致教育结构、人才结构出现失衡 , 将来随着社会环境和就业制度的改变 , 乡村教育会逐渐回归教育的本质 。
而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 , 未来乡村发展需要包括农业、科技、营销、金融、设计、文旅、创新传播等多样化的不同人才 。 杨东平表示 , 乡村教育绝不是仅仅为城市输血或者为大学提供学生 。
他强调 , 未来乡村教育 , 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包括健康和卫生、表达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业精神、学习能力、信息能力等 , “这些能力是乡村学生走入社会的通行证 , 而不仅仅是考试分数 。 ”

方面|不培养小镇做题家,不照搬城市教育,乡村教育改革往何处去?
文章图片

9月8日 , 在内蒙古喀喇沁旗南台子小学 , 教师吕瑞莲在校园里与学生一起读书 。 37年教学生涯让吕瑞莲桃李满天下 。 如今吕瑞莲依然忙碌 , 她想在退休前继续坚守在乡村小学的讲台上 , 为学生奉献更多的“光与热” 。新华社发
乡村教育改革的探索
不照搬城市教育 , 回到树人育人的宗旨上
长期以来 , 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总被当作一组对比项 。 随着各地乡村特色教育的探索和发展 , 一些教育领域专家开始反思 , 乡村教育需要一场因地制宜的改革 。
杨东平认为 , 乡村教育的前途不是模仿和追随城市教育 , 乡村教育的资源条件差、教育基础弱 , 如果仅从分数、升学率的维度来评价 , 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将永远是一场难以取胜的龟兔赛跑 。
事实上 , 在世界范围内 , 农村教育改革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大趋势 。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项目组曾对非洲一些最贫困国家的学校进行调研 , 研究发现 , 如果学生学会饭前便后洗手 , 当地儿童死亡率可以降低10% , 但学校并没有教学生这点 。 这些学校的课程和欧洲一样 , 学生学习希腊神话、大气环流等内容 。
上述研究得出结论:乡村教育应避免教育内容和生活改善脱节 , 贫困地区学生需要的不是更多学业方面的技能 , 而是能够让他们提升自己收入前景和身心健康的生活以及生存技能 , 包括财商素养、创业技能、维持自身健康的能力以及一些管理能力 , 比如团队合作 , 问题解决和项目管理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