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2022届辽宁省鞍山市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八 )


D.“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错误 。 根据文中“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使小说的结构不落入俗套”可知是以预言和现实的反差来形成小说独特的结构魅力 , 而不是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
故选C 。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
A.“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直接预示了贾府众女眷的结局”曲解文意 , 结合“大篇幅的谶词中暗藏了贾府中主要女性的悲剧结局以及这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兆示 。 类似整部《红楼梦》的结构框架 , 只是表达得十分含蓄”“小说中最大的一个谶是在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 , 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 , 大篇幅的谶词中暗藏了贾府中主要女性的悲剧结局以及这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兆示”“另外小篇幅的诗谶散落在各个回目之中 , 随意穿插”等分析 , 原文只是说“暗藏”“表达得十分含蓄”等 , 不是“直接预示” 。
故选A 。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
A.“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 符合大观园中众女子的命运结局 , 不合题干要求 。
B.林黛玉所住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 , 黛玉取诗号为“潇湘妃子” , 顺应常理 , 没有构成反差 。 不合题干要求 。
C.“喜荣华正好” , 实指元春才选凤藻宫 , 加封贤德妃 , 得征凤鸾之瑞这件大荣华大富贵 。 “恨无常又到” , 佛教人物人世间的一切事物 , 都处在生成坏灭的过程中 , 迁流不停 , 绝无常住性 , 所以叫“无常” 。 旧时迷信 , 说人将死时 , 与勾摄生魂的使者来 , 叫人死亡 , 这使者也叫“无常”或“无常鬼” 。 符合元春的个人经历 。 不合题干要求 。
D.第六十三回占花名中 , 香菱所占花名是并蒂花 , 签名“联春绕瑞”也非常吉祥 。 这一切似乎预示香菱会有个美好结局 , 其实不然 。 香菱遇上薛蟠 , 并未得到幸福 , 遇上金桂 , 更是命丧黄泉 。 诗句出自宋代朱淑贞《落花》(一作《惜春》)诗:“连理枝头花正开 , 妒花风雨便相催 。 ”香菱结局隐在后一句“妒花风雨更相摧” , 指的是夏金桂因嫉妒香菱 , 将她活活折磨死 。 属于“反谶” 。
故选D 。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
第一段主要论述不同时期 , 谶言的使用 。 第二、三段讲《红楼梦》中谶词及诗谶等的使用 。
第四段主要讲《红楼梦》中的谶除了主要以诗词的形式出现 , 也有少量图谶 。
第五段主要讲红楼谶的独创性在于谶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 , 而是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 , 使每个人的谶语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 。 强调独创性使用 。
第六段写《红楼梦》中的谶多是隐蔽式、不明朗的暗谶 。
第七段写《红楼梦》的叙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反谶现象 , 即预言和应验并不彼此相对 , 而是背道而驰 。
第八、九段写谶言缓缓带出《红楼梦》“人生如梦”的主题 。
根据分析 , 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表述即可 。
5.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 , 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
第一幅图需要注意床上的一张破席子以及席子上的鲜花 。 袭人的画 , 一簇花 , 象征着她的姓 , 姓花;一床破席 , 是说这幅画是暗示的袭人 , 可是为什么是破席子 , 可理解为贾府没落 。
“一床破席”也可以指蒋玉菡 。 蒋玉菡是戏子身份 , 戏子是下九流 , 生活在社会底层 。 暗示袭人嫁给蒋玉菡 , 既非自觉自愿 , 也不称心如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