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鑫事件「泛鑫事件 昆仑」( 二 )


笼罩在庞氏骗局阴影之下的P2P
细数进入P2P行业的各大平台,除了某些出生好的银行系、国资系、上市公司系以及国资系之外,不少是由小贷公司、典当行等民间借贷实体转变而成,甚至某些是在P2P风潮之下被裹挟进来的 。且不说是否具有互联网基因,了解互联网运营特点和运营模式,但就金融运作能力都是极其差的,更别提运营核心的风险管理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课题调研组发布的《2015中国网贷运营模式调研报告》就直接指出整个行业的风控一直在红线边缘 。
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互联网+”和双创活动等政策性支持,另一方面是银行业低迷以及全民的资产配置荒,P2P似乎是一个前景不错的资本新风口 。但鱼贯而入之后不免泥沙俱下,有些平台进入行业的动机极不单纯,或者为关联企业融资,或者意图以钱生钱,借用投资者的钱去炒楼、炒股、置办自有产业,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自以为可以应付得住资金扩张的同时风险累积的状况 。岂不知市场规则是无情的,普通投资者也有朝一日会醒悟过来 。还有一部分平台进入行业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经营不善,最终被迫开启借新还旧的骗局模式 。众易贷CEO韩明辽指出,一些平台自身没有做好前期调研就抱着普惠金融的理想情怀贸然进入P2P行业,既缺乏金融和互联网运作经验又缺乏相关人才,按照传统企业的思路去搞互联网金融岂有不死之理 。有利网CEO吴逸然也认为,不同于低门槛的O2O,p2p行业需要较高的金融***度 。部分甚至过度依赖某些借款大户,也不懂行业周期,在借款人出现问题时为了挽回损失、掩盖企业经营问题,不惜发布高息虚假标用投资人的钱弥补资金漏洞,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在行业内并不鲜见 。据公开资料,全国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平台出现问题,可是谁都知道这个数值远远不止,那些还在死撑着骗局的平台还能挺多久?
在涉嫌庞氏骗局的平台中,主要包括这么几种典型模式 。其一,期限利率错配 。某些平台虚构借款人、编造高端借款项目或者将借款需求归集起来设计成理财产品对外发布,将借款人的钱转移至平台账户形成资金池,利用借款期长短不同、借款利率不同来从中腾挪资金 。其二,设计复杂的理财产品 。某些平台利用超强的金融产品设计能力,开发出某某宝、某某计划等貌似高大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资金的去向,或者产品合同极其复杂,或者谎称是与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产品挂钩 。监管层一直强调P2P平台的信息中介性质,如此的产品设计俨然一副信用中介的样子,资金的运转方式成为一个只有平台自己知晓的秘密 。其三,高息承诺 。在当今实体经济形势相当严峻的条件下,不少平台仍然给投资者承诺年化20%、30%乃至更高的收益率 。在不少行业整体利润率持续下滑甚至全行业亏损的状况下,某些P2P平台动则高息或秒标的行为与普惠金融的属性实难相符,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的真伪 。
眼下监管细则尚未出台,对于某些违法违规平台来说仍然存在相当的时间窗口进行调整,一旦监管细则问世,监管层的大规模整顿也就开始,设计再精巧的骗局也会被揭穿 。而日前在普惠金融CRO全球峰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接受采访时更进一步表示“不是监管意见造成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是它们过去不规范,监管意见不出它们也熬不过这个冬天 。”众易贷CEO韩明辽也表示,年底通常银行业面临严格业绩考核要求,惜贷、抽贷现象多发,加上投资人面临着庞大的资金流出需求,违法违规P2P平台到时候更将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操纵着骗局的平台还能挺多久? 。时值年底,投资者要加倍谨慎小心 。投资过程中,既要考察平台是否合法注册,更要了解其吸收资金行为是否符合金融管理法律规定,考察平台真实的资产、理财产品性质、透明度以及运营状况,分析其承诺的收益是否合理,不要被“耀眼的招牌、诱人的项目、高额的收益”等表象迷惑而盲目投资 。同时要增强风险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非法、不规范的金融活动蕴藏着巨大风险 。投资者首先要考虑资金安全,不要受高息、暴利的诱惑而动心,从而陷入庞氏陷阱中 。
庞氏骗局的共性特征
各种各样的“庞氏骗局”虽然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但本质上都具有自“老祖宗”庞兹身上沿袭的一脉相承的共性特征 。
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
众所周知,风险与回报成正比乃投资铁律,“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 。骗子们往往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从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 。各类案件的回报率可能存在差异,有些高得离谱,如庞齐许诺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有些则属于稳健的超常回报,如麦道夫每年向客户保证回报只有约10%,但他非常强调“投资必赚,绝无亏损” 。但无论如何,骗子们总是力图设计出远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投资路径,而绝不揭示或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