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长根|冯长根:博士生要勇敢地当好专家 而不是当一名好学生!

【冯长根|冯长根:博士生要勇敢地当好专家 而不是当一名好学生!】有人问:博士生和高校中的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是在问:博士生也是学生吗?
你也许会脱口而出:博士生怎么不是学生呢?博士生难道不是在校生吗?
是,没错,看起来博士生和其他学生没有什么不一样 。
我在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虽然也像本科生、硕士生那样每年注册,但我的导师们以及学校中的人们并没有把我看成学生 。利兹大学的各种氛围告诉我,作为博士生的我似乎不算学生,当然也不是老师 。没有要我上课的要求,和我商量的只是博士课题研究方面的事 。

冯长根|冯长根:博士生要勇敢地当好专家 而不是当一名好学生!
文章图片
北京理工大学冯长根 资料图
博士生不像本科生那样被“教”,你只有一对一的指导者,协助或者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他不管你的分数,关心研究结果 。而且一直以来不叫“老师”叫“指导老师(supervisor)” 。博士生其实不是学生 。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步一步深入的 。
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带博士生,但我并不把他们当学生,我尊他们为自己的同事,尽管,他们在学校的眼中是被当成和本科生硕士生没有什么不同的学生“管理”的,有时候总觉得学校行政、老师、博士生似乎都还没有走出学生身份的“门槛” 。鉴于自己在国外攻博的经历,我把自己的博士生们当作科研的同事来锻炼、相处,现在,他们的确多数活跃在科研和教育第一线 。
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你个人的指导风格和方法,是导师的姿态 。
这样的认识不是没有道理,但至少我不是这样认识的 。
首先,博士生并不是“在学校学习” 。”他们还是学生”、”他们还在学习”这样一种思维定势从根本上影响了有关提高博士生质量的大环境 。博士生是许多国家补充一流研究人员的“后备队”,但看起来博士生并没有换下“学生装”,他们仍然希望他们是到知识的摇篮中“灌装”知识来了 。对如何“攻博”“做课题”没有主意,只等着导师一对一给博士生“上课”,这种现象是普遍的 。
我们来看看钱学森院士的思想 。1991年,钱学森院士曾经就科技帅才问题致信朱光亚院士 。他们是中国科协的两位前主席 。
钱老从四个层次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一是现代教育体制(所谓“理工大学”),二是先进的学科、专业,三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四是博士生制度 。
在钱老的眼中博士生显然不是学生,不是那么低的科研生涯起点 。实际上,博士生制度是培养各种社会栋梁中,通向造就科学技术“帅才”的一条大路 。作为一名博士生,你若想得到学位,就得有一项成功的科学研究,你得成为一名本学科领域的出色专家 。而这些都建立在你向科技界贡献了新知识,即你的研究结果 。
其次,你求什么?把博士生降格为“合格的学生”,与“一流科技队伍后备军”相距甚远 。我们丢失的这个“灵魂”,是我们得不到高质量博士毕业生的根本原因 。
博士生并非“学生”有一些特征 。
攻博的第一个特征:结束学生时代,步入科研人生 。
博士生可能会觉得自己仍然在学校里,多数人仍处在一个从大学本科就非常熟悉的校园里 。大楼没有变,老师还是熟悉的老师,每天的生活内容仍然差不多,连食堂中的气氛也不曾变一变 。
但是,拨开这一层极易引学生走向迷途的“屏障”,你很快通过开展科研,甚至只是协助导师做了一些工作,是否意识到了你走进了你所在的学科、专业的大圈子,冲破了学校的围墙,你的人生已“踏”入了科技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