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河南80后“白发”博导专注作物抗逆性研究 让粮食在逆境下稳产增产( 二 )


成绩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付出 。 作为年轻的80后教授 , 郭思义已然两鬓斑白;扎根实验室 , 很少享受假期 , 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大女儿缺乏陪伴 , 心存愧疚 。
“其实很多科研工作者都是这样 。 我们研究的领域国际竞争十分激烈 , 实验室的楼经常在夜晚十一二点还是灯火通明 。 ”郭思义告诉记者 , 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是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 , 学校实行封闭管理 , 但是一些实验需要尽快完成 。 很多老师主动放弃假期 , 坚持在实验室 , 最后协同顺利完成了实验 。 在他看来 , 让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中 , 扎根大地上 , 不仅是对自己梦想的追逐 , 也是对家人付出的一种回馈 。
如今 , 郭思义所在的河南大学生物学科 , 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 。 “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创新项目的获批 , 不仅促进了科研产出 , 也为培养学生提供了很大支持 。 ”郭思义说 , 正是因为实验室的不断完善 , 吸引了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 为科研工作注入新的血液 , 为科研工作提供新动能;一流的科研平台帮助青年人才迅速成长 , 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 , 一流的平台--吸引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学生形成了良性循环 。 ”他说 。
在教学中 , 郭思义给本科生讲授分子生物学 , 给硕士和博士讲述高等植物生理学课程 。 他希望真正做到授业解惑、旁推侧引 , 真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让他们查找资料自己思考 , 形成思路后师生一起交流讨论 , 做到“教研相长” 。
建议促成不同学科的交流合作 , 以团队的力量实现技术攻关
回到河南六年 , 郭思义也见证了人才成长环境的变化 。 在他记忆中2015年刚回国时 , 人才引进政策还需要经过各方面评审 , 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 , 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有了很大创新 , 无论是程序精简还是支持力度都有了明显优化 。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 , 发展任务很多也很重 , 如今对高校发展的大力支持是具有战略意义 , 前瞻30年来看 , 今天的投入必将在中原起高峰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郭思义说 , 经历第一轮省政府对于“双一流”建设的支持 , 科研领域吸引一批符合战略需求的紧缺人才 , 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科研氛围 。
对于高等教育中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方面 , 郭思义建议加大公共平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 进一步提高服务和共享的功能 , 同时高层次人才在有精力做好科研的同时 , 可以在一些重要科研平台担任一些管理工作 , 促进资源的高效整合 。
创新驱动的大背景 , 对于科研成果产出提出了更大需求 。 在郭思义看来 , 科研领域需要进一步促成不同学科的交流合作 , 以团队的力量实现技术攻关 。
“比如生物学领域 , 一些难题需要纳米和数学专家合作才能攻破 。 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 , 生物学、农学领域的研究 , 很多具有挑战性 , 需要多学科融合攻关 , 如果有其他背景的研究者参与 , 将会有利于项目成果产生 。 ”郭思义说 ,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成立了交叉科学部设立了很多基金项目 , 将对协同攻克难题起到很大帮助 , 期待省里在这些方面有更大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