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乡村探校 | 爱粮节粮,这些乡村校的做法值得借鉴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 。 作为全国教育高地的首都北京 , 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是促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所在 。 近年来 , 北京市多措并举促进农村教育内涵式发展 , 成效显著 。 本报特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教一处、北京市教育学会农 村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 “发掘北京经验 提振乡村教育”专题报道 , 展示北京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新进展新成果新风貌 , 讲好北京农村教育故事 , 传递首都教育声音 。

一粒种子 , 要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要投入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才能变成口粮 。 任何一个环节 , 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 ,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就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 , 也反映着粮食的来之不易 。 无论生活富裕与否 , 都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敬畏食物、合理膳食 , 这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 也是每个人个人修养、家风家教、素质品质的体现 。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爱粮、节粮的传统美德 , 反对浪费 , 北京市各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 以实际行动发出“爱粮节粮”的倡议 。
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第二中心小学
“农事劳作”课程 感知劳动艰辛
日前 , 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了大丰收活动 。 此举旨在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 , 感知生命成长的不易 。
在幸福“菜园”里 , 学生们春天栽种下的玉米、棉花、红薯和花生 , 经过持续的精耕细作 , 长势喜人 。 全校450名学生有的摘蔬菜、拔花生 , 有的挖红薯 , 乐在其中 , 觉得特别有意义 。

首都北京|乡村探校 | 爱粮节粮,这些乡村校的做法值得借鉴
文章图片

大兴区礼贤镇第二中心小学学生收获红薯
“没想到拔花生这么费劲 , 从土里拔出来 , 还要一粒粒摘下来 , 真是不容易啊!”“挖红薯也要小心 , 不然就容易挖断 。 ”几个小时的劳作下来 , 学生们纷纷表示真正懂得了劳动的艰辛 , 今后会更加珍惜劳动果实 。
据了解 , 自2020年以来 ,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 基于“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平台 , 开发了“农事劳作”课程 。 根据农时种植以小麦、玉米、高粱、花生、红薯、韭菜、白菜、红萝卜等为主的农作物 , 并为各年级划分出区域 , 供学生们定期参与播种、除草和收获 。 在此过程中 , 学生们通过测量土地面积、观察农作物、分辨农作物等实践活动 , 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 , 而且还提高了劳动能力 。
校长郭宏伟表示:“一次次生动的实践教育 , 让学生们深切感知劳动的艰辛 , 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 。 ”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学校
旧轮胎再利用 开起五谷课程
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学校 , 一个个种满农作物的废旧轮胎 , 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
自2008年开展劳动教育至今 , 兴寿学校一直秉承着“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教育理念 。 小学部积极挖掘校内劳动教育资源 , 将小小花箱、废旧轮胎打造成劳动实践基地 , 开发了花箱中的班级蔬菜课程和废旧轮胎里的五谷课程 。
“春种一粒子 , 秋收五彩梦” 。 春天万物复苏 , 孩子们在小小的轮胎中、花箱里播种下花生、红薯、高粱、紫甘蓝、菜花、茄子、西红柿等农作物 , 在他们的精心呵护和管理下 , 经过了炎炎夏日 , 在秋风微拂的季节里终于迎来了孩子们向往已久的收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