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举办 聚焦“新政下的共识重建”( 二 )
谈及未来学习内容变革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朱永新提出了三点想法:第一,从学校走向学习中心;第二,从固定的学习走向弹性的学习;第三,从学历社会走向学力社会。
当前,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我们究竟应该给学生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不是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在本次年会主论坛上做了题为《更新我们的教育文化》的主题演讲。
文章插图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
他认为,到今天,我们还在宣传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这对社会价值观是很大的误导。杨东平表示,升学主义违背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多样化人才的客观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工厂招不到人的原因。因为社会需要360行的人才,但大学只给学生提供一行,就是读书做官。”
杨东平谈到,升学主义否定了人的多样性对幸福生活的需求,助长了学历高消费,造成社会和人生的浪费,使学校沦为升学率竞争、培养“小镇刷题家”、“二流机器人”的培训机构。他认为,今天的教育要从人力资源、从人才重新回归到人,回归到树人、育人教育的核心概念,这也是国家所提倡的回归初心。初心就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人力资本。
杨东平强调,义务教育应当点燃、启蒙、激发、照亮每一个学生,应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和终身幸福服务。应当关注大多数学生和弱势学生,而不是少数能够“跳龙门”的“锦鲤”。
文章插图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
在“双减”改革背景之下,家庭教育面临哪些挑战?应该做出哪些相应的调整?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就《“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回归》这一主题做了分享。
张志勇表示,“双减”改革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带来三个重大的倒逼。一是学校超长的学习时间,这个所谓提高升学率的路径要被斩断;二是题海战术行不通了;三是大量学科补习的时间和空间被规范,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都必须做出调整。
张志勇谈到,过去的家庭教育完全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属物,家庭教育就是刷题和补习。家庭教育没有它的独立性,已经丧失了它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当前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家庭教育面对新的挑战和调整,张志勇呼吁要有科学的家庭教育、呼唤美好的家庭建设、呼唤温馨的家庭生活、呼唤和谐的家校协同。
文章插图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项贤明
在本次年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项贤明做了题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多出人才》的主题演讲。
项贤明谈到,在下大决心努力推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内外学业负担的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应当牢牢记住教育改革的初心和使命,要深刻认识并始终牢记:“减负”,必须为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的服务。
项贤明认为,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必需时刻牢记这样一条基本原则: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们学得少一点、学得简单点,而是要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活泼一点,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学得更好。
推荐阅读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
- 疫情|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将分期分批对外开放
- 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 港大蝉联第一
- 简历|中国留学生的海外实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