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湖南省株州市:构建面向人人的戏曲进校园模式

湖南省株洲市自2015年开始 , 通过组建戏曲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团队 , 以学生“个个能懂点儿戏 , 人人能哼点儿戏”为目标 , 以中小学音乐课堂为主阵地 , 以中小学生“戏曲小梅花”选拔展演为抓手 , 构建了“教育科研先行、三项五环节推进”的戏曲进校园“株洲模式” 。
所谓“株洲模式”是指立足课堂 , 通过先行的学习与研究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 , 以“任务驱动、联动借力、点面结合”三策略推动戏曲进校园 , 并用“看戏、聊戏、唱戏、演戏、品戏”五环节引领戏曲课堂教学的模式 。 经过6年辛勤耕耘 , 株洲戏曲进校园活动犹如梨花绽放 , 满园芬芳 。
教育科研先行 让戏曲走进师生心里
戏曲进校园的“株洲模式” , 主要基于教师业务提升与专业成长的内需 , 强调从中小学一线戏曲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难点问题入手展开研究 。
“教育科研先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指教研人员先行动起来 。 从2015年开始 , 株洲建立了以市区教研员为主导的株洲市戏曲教学教研团队 , 他们率先垂范 , 深入研究戏曲艺术规律、戏曲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儿童戏曲学习基本规律 , 带领戏曲教学研究骨干教师一起读书、收集资料等 , 最后以讲座的形式将学习成果与心得在教师培训活动中与广大教师分享 。
“教育科研先行”另一方面指以教育科研成果引领中小学戏曲教育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 “看戏、聊戏、唱戏、演戏、品戏”五环节作为株洲市的教育科研成果 , 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戏曲教学研究、培训以及戏曲教学比武活动中分阶段稳步推广 。
经历自学研究、将专家“请进来”、将骨干教师“送出去”、同伴互助听评课、学习汇报等的“蝶变” , 戏曲教学教研团队激发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学习内驱力 , 让他们获得了戏曲教学的自信 。
三策略助力 让面向人人理念落地生根
任务驱动、联动借力、点面结合 , 是株洲戏曲教学研究团队实践总结的推进策略 , 以此保障戏曲进校园活动面向全体师生全面开展 。
任务驱动 。 2016年以来 , 株洲市教科院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与指导各行政辖区的教研室开展传统戏曲经典唱段的课堂教学研究 , 区域性地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 。 其中芦淞区重点研究京剧 , 荷塘区重点研究湖南花鼓戏 , 天元区和石峰区重点研究湘剧的课堂教学 。 6年来 , 株洲市教科院与城区各教研室针对这些任务共举办相关的戏曲研培活动95场、戏曲通识培训41场 , 举(承)办省级中小学生戏曲表演活动5场、市级7场 , 区级活动24场 。 通过任务驱动 , 株洲全城区营造出浓郁的戏曲进校园氛围 。
联动借力 。 根据实际需要 , 株洲教科院采取了借力发力、联动共赢的方式开展戏曲师资与学生培训活动 。
一是联合戏曲专业团体与部门 , 开展面向学生的培训 。
二是建立了“湖南省中小学戏曲传承教学研究实验基地”“湘剧传承实验点校”等基地 , 邀请各大戏曲专业院团与院校的戏曲名家走进株洲 , 开展戏曲师资培训活动 。
点面结合 。 先试点 , 后推广 , 树典型 , 带发展 。 2016年8月株洲市第一批“湘剧传承实验学校”成立;2017年建立了7个“湖南省中小学戏曲传承教学研究实验基地” 。 以基地为依托 , 构建了戏曲进校园“以点带面”的推广机制 。
与此同时 , 株洲市还建立了“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参加人数、定活动内容”的学生社团活动“五定”制度 , 并实施了“四结合”举措 , 推进活动有序开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