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不做简单复制,浦东这个文化艺术中心延时服务自有“特色夜宵”

青少年|不做简单复制,浦东这个文化艺术中心延时服务自有“特色夜宵”
青少年|不做简单复制,浦东这个文化艺术中心延时服务自有“特色夜宵”
文章插图

“Python语言有一个强大的功能——数据分析。比如同学们打游戏,系统会根据场次总数、胜场数、失败数等,来计算你的综合得分……”在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机器人编程已经成了一大网红课程,在老师的讲解带领下,初次接触“代码世界”的孩子们显得兴奋不已,纷纷尝试自己动手编程。
对于编程课,12岁的小学员马佳晨连用了好几个“好玩”来形容,“我还想来这里学非洲鼓、乒乓球。”她的妈妈告诉采访人员,正是因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有了延时服务,让孩子有了在家门口多锻炼、多体验的机会,“小朋友不要太开心哦。”
在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周建义看来,公共文化延时服务自有门道:“夜间延时服务绝非是白天服务的简单复制和延伸。我们要面对的目标群体是社区公共文化长期以来很难影响到的中青年、青少年,除了服务时间的延长,服务内容更要讲究精准化供给,让中青年群体在公共文化中拥有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年多来,这里通过聚集优秀的文化资源,探索创新夜间延时服务样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让公共文化场馆的夜间文化生活越来越红火。
新服务对象,特色课程受青少年热捧
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坐落在曹路镇,去年10月起开始全面开展延时服务,历经了数次调整后,现在每天的服务时间从早上8点30分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30分,全年无休,所有的文化活动设施全部对外开放。
刚决定启动延时服务的时候,周建义和工作团队开展了对夜文化生活人群的调研,寻走社区、专访夜市了解现代中青年群体的生活规律习惯和文化生活取向,就是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地设计夜间服务特色内容。在网上,金海的公众号也成了文化场馆与老百姓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都会在微信留言,形成实时互动的良性循环。
“我们把项目的重心向青少年和中青年家庭倾斜,努力探索多元性和当代性,顺应青年数字化的文化生活新趋势,”正是抱着把文化中心构建成以优秀内容为主导的“圈粉”新平台的想法,一场场特色的”文化夜宵”开设了出来——亲子电影、心理减压、音乐疗愈、视听赏析,陶艺体验、儿童剧、艺术培训、科技课程等等。
“双减”政策出台后,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文化需求,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又陆续在夜间开设出了陶艺制作、机器人编程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的课时数从7次至12次不等,而学费仅为500元左右,远低于商业机构,因此报名情况格外火爆。
雕塑手办课学员的家长顾女士介绍,“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在学校内就能完成作业,放学后跑跑跳跳,周末还可以快乐地“玩泥巴”,锻炼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孩子的兴趣班不会排得很满,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书、打打球。她还表示:“现在家长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开展亲子交流活动,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点、开阔眼界。”
如今,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出现了青少年为主要服务人群的新现象,青年人非常热捧夜间艺术、健美和心理疏导等培训课程,还特别赞赏夜间图书馆的开放,而年轻父母对亲子5元电影喜爱有加,爸妈陪伴孩子看电影成为了孩子们的“幸福一刻”。

青少年|不做简单复制,浦东这个文化艺术中心延时服务自有“特色夜宵”
文章插图

新服务内容,整合社会优质文化资源
就在今年夏天,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在广场上摆起了文化市集,吸引到不少附近的居民前来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夜生活”。非遗拓印、吹糖人、捏面人……一年级的小学生冯心程至今还记得,她在文化市集上收获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以她为原型的剪纸作品,“特别像,我很喜欢。”创作剪纸作品的,是来自上海大世界的手工艺人孙正社。整个夜间集市汇集了不少沪上小有名气的手工艺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近距离感受非遗的乐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