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80年代,内蒙老师花20元给学生买鞋,26年后,学生回赠老师一套房( 二 )


武川县第一小学是每天下午6:30放学 , 因为住在学校附近 , 张秀荣就将班里的学生们留下来 , 让学生们在教室里做作业 , 免费为他们提供辅导 。

她补习的内容 , 主要是讲解各种数学题型、对学过的重难点进行回顾 。
张老师回忆说 , 当时她根本就没有想过 , 这是本职工作之外的额外辅导 , 是可以收补课费的 。
转眼间 , 张秀荣当了一年的班主任 , 这一年 , 她是既操心又开心 , 终于到了暑假 , 可以稍作休息了 。

挽救差点辍学的学生暑期很快过去 , 又到了一年的秋季开学 , 张秀荣和学生们一起步入初三年级 , 班里唯独陈志德没有来上课 。
“陈志德同学 , 去哪儿呢?”张秀荣问班里其他同学 。 同学们都摇摇头 , 没有人知道陈志德为什么没有来上学 。
到了周末 , 张秀荣就骑上当年时髦的二八自行车 , 与班里的几位同学一起前往去陈志德家 , 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不能到校 。

那是在距离武川县城5里地的尹家沟村 , 当张秀荣师生推门进入陈家 , 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幅家徒四壁的景象 , 在场的人瞬间了就明白了 。
陈家有6个孩子 , 陈志德有1个哥哥和4个妹妹 , 父母的身体还不好 , 这样的一个农村家庭 , 其贫困程度可想而知 。
简短的几句交流之后 , 原来陈家准备让陈志德外出打工 , 贴补家用 。
听完陈父的话 , 年轻的张秀荣老师忍不住哭了 , 她对陈父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 随后一把将陈志德抱在了怀里 。
经过张秀荣的劝说 , 陈家终于答应 , 让陈志德继续读书 。

回到学校后 , 陈志德比之前学习更加努力 。
因为他知道 , 这次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 如果不是张老师亲自到家里来做工作 , 他就会成为初中未毕业的打工一族 , 而此生与课堂无缘 。
经过初三一年紧张而刻苦地学习 , 中考之后 , 陈志德如愿考上了武川县的一所重点高中 。
学生命运多舛、父母双亡命运好像总在跟陈志德开玩笑 , 因家庭贫困 , 初中时代差点就辍学了 , 高中时代 , 母亲又离开了 。
但这一次 , 母亲的病故 , 并没有影响到陈志德的求学之路 , 哭过、痛过之后 , 他比以前更坚强、学习更艰苦了 。

每到放寒暑假时 , 陈志德都会到张秀荣家住上几天 , 打扫院子、帮忙看看孩子、做做家务 。
因为他一直都记得老师对自己的帮助 , 当年的他无力回报 , 只能用这种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表达 。
时间回到1982年的夏天 , 高考成绩出来了 , 学习优异的陈志德不负众望 , 考了全县第二名 。


一天中午 , 陈志德兴奋地一路小跑到张秀荣家 , 还没进门就大声喊:“张老师 , 我被长春地质学院录取了 , 以后我就有城市户口啦……”

看着大学录取通知书 , 师生两人都非常开心 , 回想当年 , 陈志德当时身上穿的衣服 , 张秀荣至今还记忆犹新 。
一条劳动布裤子 , 早就洗得发白了 , 在裤子的下面还有大一块蓝色的补丁 。
在张秀荣的记忆里 , 从她担任陈志德的班主任起 , 到这个学生上大学之前 , 身上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 , 就是在这样的困苦环境 , 都不能阻挡陈志德去追求知识的脚步 。

因为张老师告诉过他“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 陈志德将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心里 , 也以实际行动去做 。
他相信终究有一天 , 自己会凭借着知识而改变贫穷的面貌 。
即使上了大学 , 家庭的不幸和生活的困苦依然伴随着陈志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