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双减”对教培行业带来的影响,并不仅限于K12教育 。职业教育领域在运营模式和资金管理等方面,也都走向规范化 。
在教培行业,“预收费”似乎长期以来都成了“默认”的行规 。大多数机构都会对学员承诺提高多少分数或通过某类考试,并以此为由提前收取培训费用;同时它们还表示,若未兑现承诺,则退付学员全款或部分费用 。
在目前的公考市场上,这一模式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被冠以“协议班”的称呼 。
据悉,公考培训的“协议班”诞生于中公、华图之争 。在2015-2016年间,为超越华图教育,坐上“公考一哥”的位置,中公教育首创了这一“激进”的商业模式——协议班 。
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中公教育的培训模式目前主要分为协议班和普通班 。其中,普通班主要指的是单报笔试或者面试课程的学员班 。单报笔试课的价格在1万元左右,单报面试课的价格在2万元左右,但这两项均不包含任何退款服务 。
而协议班是中公教育主打和重点营销的班型,又分为封闭式学习协议班和阶段式学习协议班,主要采用的是线下授课的形式 。
根据中公教育相关人员透露,以备战国考为例,参加封闭式学习协议班的学员会在每年4-5月间,进入基地封闭式学习120-150天左右,包住不包吃,去年的学费参考价为69800元;而阶段式学习协议班主要采用的是“49+12+7”天的模式,即学员们在暑期上课49天、国庆前后上课12天,再加上考前最后上7天押题课,去年的学费参考价为52800元 。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班的“退费”也不是100%可退的 。据了解,中公教育的协议班一般是笔试和面试全课程打包,如果学员笔试不过会退付部分费用,面试不过才会全额退款 。
“不过包退”的营销,让中公教育成功地打响了招牌 。协议班模式也成为了中公教育的“财富密码” 。
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中公教育协议班占面授课程比例从上一年的59.02%增至73.75%;同年,中公教育收入同比增加了56% 。
协议班在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预收款” 。现金流充足的中公教育,每年也都获得了可观的财务性收入 。
根据财报,2017-2019年,中公教育分别实现营收40.3亿元、62.3亿元和91.7亿元 。其中,2018年公司在投资上的支出为171亿元,实现相关收益超1亿元;2019年其投资支出增至270亿元,由此获益近3亿元 。
2018年底中公教育成功借壳上市后,它推出的“协议班”和预付费模式,也开始被华图教育、粉笔教育、导氮等越来越多的同行效仿 。
2019年,中公教育还在协议班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培训贷款产品“理享学” 。据媒体报道,理享学的宣传点是“0元入学”,学员缴纳培训费用时不用预先支付现金,可以通过申请贷款的方式缴纳;如若学员招考通过,贷款到期由学员自行还款给资金方,招考不通过则由中公教育代替还款 。
但是,理享学带来的学员信用贷款风险,也曾成为外界质疑中公教育的主要问题 。协议班“预收费”模式本就容易产生退费纠纷,“理享学”这类预贷款服务更是在此基础上变本加厉了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财经天下》周刊发现,与“中公教育”相关的投诉量达3312条,其中大部分退费相关的投诉都与协议班相关 。多名消费者反映,中公教育的协议班不能按期退款,出现屡次推脱、不予办理退款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台上对理享学的80多条投诉中,除了“未按时按协议规定退款”、“多次诱导学员贷款”等之外,还存在着对“个人信息泄露”、“影响学员征信”等信息安全问题的投诉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