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幼教杂说”之二十九:《小孩子有思维能力吗?》

标签: 如何
分类: 幼教杂说
《小孩子有思维能力吗?》
赵忠心
现在 , 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 , 多数家长都是让孩子早识字、早读书、早学外语、早发展特长等等 。 这些做法是开发孩子的智力 , 或者说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好处 。 但并没有抓住发展孩子智力的“核心” 。
智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智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是思维能力 。 所谓思维能力 , 是指人们每逢遇到问题 , 总要动脑筋“想一想” , 这种“想” , 就是思维 。 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 ,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
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 无论是人们的学习活动 , 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 , 都离不开思维 ,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 提高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
思维能力高度发展 , 是天才人物的主要特征;而思维能力低下 , 则是鉴定智能不足的主要依据 。 说一个孩子特别聪明 , 主要的依据是什么?人们直接感知到的是能识字、会读书、会外语、有特长等能力 。 但这是现象 , 本质是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思维能力强 。
要发展孩子的智力 , 应当紧紧抓住智力的“核心要素” , 大力推进 。 识字、读书、学外语、背唐诗、发展特长 , 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是有益的 。 但有的家长当成主要的或唯一的开发智力的途径 , 过分依赖 , 这有很大的局限性 。
因为这些学习内容都很抽象 , 不见得所有孩子都喜欢 , 有的取强制措施 , 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 , 致使孩子“畏其难” , “厌其学”;由于不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 , 使孩子失去兴趣 , 而达不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
要设法促使孩子多动脑筋
一般人认为 , 小孩子是没有思维能力的 。 其实 , 小孩子很早就具备思维能力 , 在掌握语言之前 , 已经能够进行初级的概括 , 三岁以前处在思维发生和最初发展的时期 。
先是“直觉行为思维” , 即能以相同的行为来反应类似的情境 , 也能以间接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 表明能够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某些简单的联系 。
尔后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 指个体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 即可以离开直接刺激物和具体动作而借助表象进行思维 。
在日常生活中 , 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 , 训练和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 只是由于一般家长缺乏教育意识 , 没有注意到 , 浪费了许多的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 。
人的天性 , 也就是遗传因素 , 当然对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具有影响力 , 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 。 许多研究成果表明 , 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 。 思维能力训练的作用不可轻估 。
其实 , 思维并非神秘之物 。 尽管看不见 , 摸不着 , 来无影 , 去无踪 , 但它却是实实在在 , 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 。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 , 提高思维能力 , 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 , 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 , 就能卓有成效 。
要努力发现、挖掘 , 并创造性地利用日常生活中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契机 , 促使孩子多“动脑筋思考” , 通过训练提高孩子思维能力 。
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
一、讲故事是最常用的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归纳了给孩子讲故事的十大好处:使儿童愉快;学习语言;陶冶情操;增进知识;发展想象力;陶冶嗜好;增进友谊;抑制恶感;培养发表能力;随机应变 。 讲故事对促使孩子智力和品德的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 是非常简便易行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