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管|28岁,武大教授、博导!

王胜,1993年出生于潜江
今年11月
在窦贤康校长邀约下
加盟武汉大学
目前已担任武大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是一个古龙小说的忠实粉丝。迷惘困惑时,我回顾《多情剑客无情剑》;想要幽默和欢乐时,我重读《陆小凤传奇》和《欢乐英雄》;缺乏信心时,就看《孔雀翎》……”
当王胜如数家珍般分享这一本本武侠小说时,很难将眼前这个28岁的“大男孩”和他从事的研究“纳米光学”,以及“985名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身份结合起来。
纳米管|28岁,武大教授、博导!
纳米管|28岁,武大教授、博导!
文章插图

从中科大,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再到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王胜致力于在纳米尺度探测和操控凝聚态物质,仅仅花了7年就在纳米光学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今年11月,在窦贤康校长的盛情邀约下,王胜带着系列重要成果,全职加盟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接下来,他打算建设一个综合性扫描探针表征平台,实现在纳米空间尺度、皮秒到飞秒时间尺度探测物质的光学特性和动态过程,轻剑快马闯荡“纳米江湖”。
01
王教授在研究啥?
纳米,即10的-9次方米,是头发直径的10万分之一,或10个氢原子排在一起的宽度。当凝聚态材料缩小到纳米尺度时,量子效应会更加显著,呈现和体材料完全不同的特性,人们研究和开发纳米技术的目的,是要实现对整个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
可以把纳米材料想象成由成百上千个原子组成的纳米积木,随着原子组成和排布的不同,纳米积木会呈现不一样的形貌和特征。

纳米管|28岁,武大教授、博导!
文章插图

王胜教授所研究的方向就是在纳米尺度研究凝聚态物质的非凡特性。如何炼成识别纳米积木特性的“火眼金睛”?王胜教授解释道,他所做的主要是用扫描探针技术,来识别纳米积木的具体结构以及研究相关特性,建立“结构—特性”之间的复杂关联。在建立关联后,进一步,就可以操控纳米积木中原子的排布,实现所需要的结构和功能。
具体来说,碳纳米管是他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是由碳原子组成一维管状纳米结构,直径一般在几个纳米,而长度可达米级。控制碳纳米管的直径和手性,可以可控地得到金属性碳纳米管和不同能带带隙的半导体碳纳米管,从而按需求分别用于不同的光电器件。
02
勇敢闯荡“纳米江湖”
2010年,王胜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凭借天赋和努力,大四那年,他获得了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当年仅有包括他在内的32名同学获此殊荣。

纳米管|28岁,武大教授、博导!
文章插图

王胜办公室张贴的部分获奖证书、学位证书等
在做本科毕设期间,他跟随张振宇教授深入接触到纳米光学研究。当时,他认为此方向有很多基础物理问题可以探究,同时也会有潜在的实际应用,故而决心走上这条研究道路。
远渡重洋,2014年王胜来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在王枫教授课题组,继续“修炼”纳米光学研究。在此期间,王胜主要利用空间分辨光谱技术,尤其是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光学性质。
此后,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RL等顶级物理期刊,并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