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读书先要“识字”

“读书 , 先要识字 。 ”这是涂先生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 。 他是有感而发 , “感”的是一些古籍整理类书籍低级错误很多 。
大概有人会说 , 这是一句废话 。 其实不然 , 且听涂先生慢慢讲来 。 何谓“识字”?涂先生认为 , 对于搞传统文化研究的人 , 认识简化字 , 不能叫“识字” , 这些人要经常接触古代典籍 , 古书上都是繁体字 , 所以一定要认识繁体字 。 那么 , 认识了繁体字 , 可以叫“识字”了吗?还不行 , 要能够认识汉字的真、草、隶、篆四体 , 才能叫“识字” 。
【甲骨文|读书先要“识字”】我曾和一位历史系退休教授谈到涂先生的这个观点 , 此公觉得涂先生大言欺人 , 他问我:“谁的论文是用甲骨文写的?都要认识甲骨文吗?”我则付之一笑 。
我以为 , 涂先生并非大言欺人 。 要认识繁体字 , 一般人还可以理解 , 那么为什么说要认识真、草、隶、篆四体书才能叫“识字”呢?我想 , 涂先生是针对整理原始文献而言的 。 搞传统文化研究 , 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原始文献 , 很多原始文献 , 包括前人的批注 , 是用行书、草书书写的 , 如果整理者不识草字 , 整理起来会非常困难 , 而且会出现很多错误 。 数年前 , 一位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 以一部清人稿本为研究课题 , 但其不识草字 , 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请教了很多人 , 但最后还是出现了不少错误 。 这是我所亲历的 ,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
那么 , 不搞专业研究的人 , 是不是可以不必识“四体”书呢?我以为 , 还是认识一些好 , 否则容易闹笑话 。 一次 , 我途经大悲禅院附近 , 看到两名外地游客 , 其中一人指着天津老一辈书家龚望先生所书的隶书横额“同登彼岸” , 念道:“同登波岸 。 ”这便是不识隶书双人旁的写法之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