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你以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孩子“出力流汗”吗?NO!那是你想“窄”了!

劳动教育 , 既要“流汗”更要“走心” 。

德育|你以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孩子“出力流汗”吗?NO!那是你想“窄”了!
文章图片

你以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孩子“出力流汗”吗?NO!那是你想“窄”了!
劳动教育 , 要与时俱进
采访人员:现在各地的劳动教育轰轰烈烈地推进 , 但我们在采访中发现 , 劳动教育的推进差别很大 。 有的地方建立了劳动基地、开发了相关课程;而有的地方的劳动教育还停留在让孩子扫地、擦玻璃的阶段 。 您认为 , 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 , 最容易跑偏的问题是什么?
檀传宝:最为典型的两种偏差是“有劳动 , 无教育”现象和对劳动教育“动动手、流流汗”的误读 。
所谓“有劳动 , 无教育”现象 , 是指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将学生带到劳动现场就万事大吉、就算是“开展了劳动教育”的简单思维和粗糙做法 。 具体表现为在劳动教育形式上用直接劳动代替对劳动的教育设计 , 在资源开发上将劳动教育资源简单等同于劳动资源 , 在评价上则用对劳动成果的评价来取代对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效果的评价等 。
“有劳动 , 无教育”现象的产生 , 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实践的懒汉思维在作怪 , 其结果有可能是“反劳动教育”的 。 比如很多学生在体验到真实劳动的艰辛之后 , 产生了逃避劳动的观念与行为 , 而这恰好违背了劳动教育希望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初衷 。
采访人员:是的 , 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 , 有的孩子参加完劳动后 , 直接表示“干农活太累了 , 长大后一定不当农民”等之类的想法 。 所以 , 没有教育的劳动 , 或者仅仅让孩子“流了汗”而没“走心”的劳动 , 反而让孩子对“劳动”产生偏见 , 不利于立德树人 。
檀传宝:《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 ,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 ,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 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 , 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 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
【德育|你以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孩子“出力流汗”吗?NO!那是你想“窄”了!】鉴于劳动教育有历史的继承性 , 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也的确相对缺乏体力劳动锻炼的实际 , 劳动教育中应该让孩子“动动手、流流汗” , 但是实践过程中将全部劳动教育等同于“动动手、流流汗” , 就是对劳动教育的误读 , 将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简单化了 。 所以 , 一个普遍但是荒谬的劳动教育场景是:小学生“种庄稼”、中学生“种庄稼” , 大学生还在“种庄稼”……这会误导儿童对于劳动概念的准确理解 , 以为劳动就是体力劳动 , 不流汗的工作就不是劳动 。 更为严重的是 ,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 , 这种回到20世纪50、60年代劳动教育模式的惯性思维已经完全脱离当代的实际 , 根本无法回应新时代对于劳动教育最为迫切的诉求 。
劳动教育 , 是个“复合性”的教育
采访人员:劳动教育在实践推进中 , 之所以出现“有劳动 , 无教育”等认识偏见 , 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檀传宝:我认为 , 无论是“有劳动 , 无教育”现象的产生 , 还是对“动动手、流流汗”的误读 , 都有一个共同原因 , 就是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上没有形成对劳动教育概念及其与德、智、体、美“四育”关系的正确理解 。 所以新时期学校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 就一定要从正确理解劳动教育概念开始 。
采访人员:现在 , 我们提倡“五育并举” , 劳动与其他“四育”有何不同?在多年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中 , 您如何阐释劳动教育的概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