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家庭作业”怎么办?这份解决方案让家长和老师不再焦虑( 二 )


3.作业是一种“工具” 。 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 是为“工具” 。 可见 , 作业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 , 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的手段、方式 。 从这个角度看 , 任何一个学科的作业设计、布置与完成 , 在学科教学视域中 , 都是必须的 。 作业完成 , 促成了评价系统与执教系统以及学习系统的融合 , 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
基于以上分析 , 可以回答关于家庭作业的争论 , 同时可以重新认识家庭作业的存在价值 , 即家庭作业是统一于学习目标之下的学习项目之一 , 是有助于学习任务达成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

作业|“家庭作业”怎么办?这份解决方案让家长和老师不再焦虑
文章图片

第二问题:家庭作业如何设计?
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 , 借助团队共同研制的“大语文创意作业设计” , 介绍在家庭作业设计中 , 如何落实“做中学”的理念 , 让学生在家庭作业中指向学习目标 , 实现全面发展 。
“大语文创意作业设计”让作业作为评估的工具 , 激励学生全面进步 , 呈现阶梯式发展 。 其基本设计逻辑为:第一学段(1-2年级):注重阅读与亲近自然;第二学段(3-4年级):注重阅读与亲近科学;第三学段(5-6年级)注重阅读与亲近艺术 。

作业|“家庭作业”怎么办?这份解决方案让家长和老师不再焦虑
文章图片

在三个学段的设计中 , 低年级的“自然”主题作业使人更为纯真、和谐;中年级的“科学”主题作业使人趋于理性、善于实践 , 具有实证精神;高年级的“艺术”主题作业使人更为高雅、宽广、有品味 。 同时 , 三个学段都加强了“阅读”这一关键的作业 , 这不是“负担” , 而是必须的“正餐” 。
每一份作业都按照“做中学”的结构设计 。 即 先进入最具创意的“活动过程” , 之后结合活动体验 , 进入“学习过程” , 完成相关的作业 。 “活动过程”匹配上文所述的基本方向;学习过程则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而设计 , 同时参考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层级分类” , 对完成作业的进行不同层级的设定 。 这样的设计理念 , 避免作业出现重复训练、徘徊在低级层面的状态 。 同时 , 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 , 各部分有整体性的联通 , 有助于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体系 。 学习过程和活动过程紧密配合 ,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在过程中不断调用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进行调控 , 希望完成这样的作业系统后 , 更多学生可以达到“专家学习”的程度 。

作业|“家庭作业”怎么办?这份解决方案让家长和老师不再焦虑
文章图片

第三问题:家庭作业怎样布置?
以下介绍“大语文创意作业设计”在布置时的三个要点:“范例提供”“框架设定”“支架搭建” 。 目的是让作业设计更容易执行 , 更有助于产生效果 , 能让“做中学”的理念落地 。
第一要素:范例提供 。 布置一道家庭作业 , 要给学生带来可执行的“安全体验” 。 这是非常重要的“良好开端”建设 。 研制组强调给学生提供范例 , 让学生借助范例顺利完成 , 消除面对作业时的紧张感 。 范例可以多样化 ,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完成的样本、操作的演示等 , 主要功能为避免学生盯着满纸的任务无从下手 。
例如在《点亮小灯泡》的活动环节 , 研制组为活动设计了步骤指引 , 并配了情境图 , 让学生按部就班执行操作:第一步:准备一个大的1号电池和一个小灯泡、2根导线 。 第二步:用一根导线将电池的正极(+)和小灯泡尾部相连 。 第三步:再用另一根导线将电池的负极(-)和小灯泡灯丝相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