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亲爱的小孩》插图 。
作者对成长进行了辩证思考 , 诸如有些小孩长大了 , 感到很高兴 , 他们想:“长大真好 , 自由自在 , 能够自己决定一切!”而另一些小孩却想的恰恰相反:“当大人 , 太自由真不好 , 所有事情都得自己做决定!”的灵魂拷问 。
作者以有深度和力度的方式 , 对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异同予以描摹 , 一一展现成长的真谛 。 只是 , 最能触动我们心灵的依然是对孩童世界美好的摹画 , 因为孩子宽广的内在世界、对世界和自我的真诚与挚爱 , 更能引领启发我们去感受大千世界的博大与美好 。 正如书中所说 , 在心田种下一个秘密 , 即使长大成人 , 也会为细微小事感动 , 比如一缕阳光 , 或是一朵雪花 。
当然 ,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又独立的 , 成长的喜悦与苦恼各不相同 。 因此 , 真正的成长一定是尊重个体和个性的 , 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达成 。
文章图片
《亲爱的玻璃小孩》插图 。
《亲爱的玻璃小孩》展现的就是一个独特的孩子在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抗争与认同 。 这个叫吉赛尔的女孩是个玻璃小孩 , 与众不同的她是透明的 。 这种不同为她带来外在关注的同时 , 也埋下了隐忧 , 因为她无法拥有“秘密” , 她内心深处的想法 , 即便只有一丝丝黑暗 , 也能轻易被人看到 。
吉赛尔的成长跌宕起伏 , 她感受了外在截然不同的声音与评判 , 也经历了儿童文学主人公惯常的成长模式:在家——离家——回家 , 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 。 终于有一天 , 当她不再全身紧绷 , 有勇气回到带给她伤害与苦痛的家乡 , 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时 , 她完成了真正的成长 。
文章图片
《亲爱的玻璃小孩》插图 。
毕竟 , 所谓的成长就是悦纳自我 , 倾听并回应内心的声音 , 找到自我的平衡与和谐 , 无惧外在的眼光与评议 。 “脆弱、光明、透明 , 并不坚固 , 但果敢坚定 。 是的 , 所有这一切 , 都是她 。 ”这才是成长应该有的理想模样——每一个亲爱的小孩都能勇敢地走向成长 , 并且葆有完整、丰富而多元的自我 。
正如《亲爱的小孩》富有哲思的开场文字:“小孩是个小小人……小孩不会永远只做个小孩 , 有一天 , 他们会变了模样 。 ”是的 , 亲爱的小孩会迎着明亮的那一方 , 蓬勃欢乐、勇敢坚毅地不断生长 。 当童年消逝的声音一再响起 , 当捍卫童年成为一种文化主张的时候 , 我们会彷徨犹疑 , 会缅怀回望 。 但已然长大的我们 , 尤其是为人父母者更应该重视的是当下的力量 , 信任亲爱的小孩的主体力量 , 让其小小灵魂有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 , 和他们一道 , 满心欢喜地创造自在而充实的童年 。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 撰文:胡丽娜;编辑:申婵;校对:李铭 。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
—
精选书评
?? “外星人日记”
我的创作手记:好奇心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 《小矮人》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 这本书完全避开了那些“有用”的功能点
—
小童书信箱
文章图片
欢迎你将阅读或教育中的困惑或想法告诉我们
可直达小童书信箱
我们会综合评估
推荐阅读
- 大学|带“农”字的大学录取分数低,中国农大不受青睐,为什么?
- 教师|为什么!女大学生被辅导员性骚扰4年,最后还是被强奸
- 考试|为什么高考要用“2B”铅笔涂卡?当电脑里看到试卷后,才恍然大悟
- |为什么现在63.97%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上班
-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工资这么低,为什么很少会有人选择跳槽?
- |为什么你宁愿被社会毒打,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 天津师范大学|为什么初中生近视率已达71.1%!
- 大学生|老师一个举动,家长大闹校长室!网友评论别有味道,你品出多少?
- 高中|“高中永远不会结束”为什么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