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天空固然好,但祖国的月亮才最圆 。
在很久一段时间里,留洋一直是身边很多人常常探讨的话题,有人认为出国留学能够给自己的学历镀金,会让自己在竞争中更有优势,还有一些人认为,出国留学完全是富人们的游戏,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打工兼职加求学根本照顾不过来,当然,还有一些人提出,出国留学学习到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总之就是众说纷纭 。
文章图片
当然除了个人意愿之外,促使更多人选择出国留学的还有国内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所的要求,某研究所将海归硕士与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的待遇对等,也就是说在国内辛辛苦苦读完几年的博士,还不如在国外读个硕士,这样的情况自然让很多人心觉不平等,为何国内的博士这么不被人看重,有留洋经历的人一定会有优势吗?
如今,每年都有不少人选择去到国外深造,当然有些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身获得的留学机会,想要去看看国外的科技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靠着家里的财富获得留学的机会,在国外快速给自己镀金,反正对于大多数来说,只是看其留学的经历,而不是关注其留学的学校怎样,而且国外的高校到了今天还发展出了一种专门针对中国人想要快速获得学位的教学模式,读完一个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只需要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这样的人真的会比国内的博士优秀吗?
文章图片
那么我们不免也会好奇,“留洋风”到底是怎样兴起的?
早期的留美幼童
1870年,清朝批准了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考选幼童、派遣留学美国”的奏折,并专门成立“总理幼童出洋肄业沪局”,命陈兰彬、荣闳为留学生正副监督,“访选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三十名,四年共一百二十名,分批搭船赴洋,在外国留学,十五年后,按年分批回国 。计回国之后,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 。”
当时的留学幼童从各省选派,但真正报名的并不是很多,且主要来自于较早对外开放的广东,至于清朝的八旗子弟,并未有一人报名 。早期的留美幼童班就这样正式成立了 。
文章图片
1872年,清政府正式开始派往美国的幼童留学生 。这也应是近代时期较大规模化的留学之始 。
当时,为了尽快掌握语言,容闳与美国政府联系,让他们分别住在美国家庭之中,获得批准接待的家庭,都十分愉快地欢迎新成员 。曾为幼童医院的李恩富说,当时他被分配到一个和蔼可亲的女主人家中时,“她把我一下子拉进怀里并吻我,这一举动惹得其他男孩哈哈大笑,弄得我面红耳赤 。”但无论如何,这也是较早接触异国文化的人 。
文章图片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留美幼童实施9年后,清政府就对此提出了质疑,而且远没有达到提出的15年之限学成归国的计划 。1881年6月8日,清总理衙门奏:“臣等查该学生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是以外洋之长技尚未可知,彼族之浇凤早已习染,已大失该局之初心……趁各局用人之际,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 。”慈禧当日批;“依议,钦此”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