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民国时期的这批留学归国的人是极为有益的 。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不妨再看一下出国留学的环境 。很多人为了更好的机会而出国,还有不少人在出国之后就眷恋于国外的环境,选择留在了那里,这也是今天出国备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
文章图片
当然还有不少人提出,出国学习到底是学习什么,甚至于完全没有必要 。一些人以历史研究为例,说研究“中国史”,为何要去往国外,还有一些人研究中国地方文化,结果选择到国外深造,这样矛盾的做法让很多人不理解 。对于此,我们应该知道国外曾经对近代中国社会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以及从中国掳掠了大量的文化材料,所以从材料补充上来说,国外是有一定优势的 。如果能够将这些材料复制带回,是能够促进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 。但如果一味强调留洋经历,反而会让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之中迷失自己 。
其实,以毛主席为例,他早期也曾有过出国留学的想法,但是最后却全部放弃了,1920年3月14日,他在写给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 。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 。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 。”
文章图片
从整体的大环境来看,毛主席提出出国留学确实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但同时也依旧让不少人处于迷茫之中,所以他决定不出国留学,而是留在国内,选择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也就是说,当时的毛主席已经看到了出国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与其出国镀金,倒不如好好在国内为中国人民谋求实际 。
从毛主席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出国留学也不应该被过分神圣化 。出国留学必然有其优势,可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以及文化,但同时能不能掌握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个人能够学成归国也是有必要考虑的 。如果我们过分夸大于国外的学习重要性,那是否是在质疑自己国家的教育水平以及实力 。
文章图片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出国留学可以成为一种选择,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必然优势 。各大企业、高校选择以留洋经历来评判一个人的学术高低,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
此前,网络之上还有一些评价说到,为什么袁隆平、屠呦呦等人没有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资格,这与他们本身的教育条件和缺乏留洋教育的经历有关,因为评选的条件之中有一个很硬性的条件就是需要留洋经历,这成为了一个硬性的门槛 。确实,留洋可以为人锦上添花,但如果过分强调,反而会引发不利的影响 。
结语
我们很少看到国外一些研究所或者高校要求出洋经历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美国等国家来说,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高校本就是世界名校,为何还要出国镀金 。我们以为在追求出国经历的同时,也会让不少人迷失自己,有些人沉迷于国外的文化,有些人丧失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这样的形势也正是百年之前清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的 。
我们要尽可能为自己的下一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尽管我们现在做不到如钱学森等人所说的那种民族大义,但至少我们应该做好衡量,立足于自己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质,而不是将留洋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