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思|家庭教育里的“授之以渔”( 二 )


这种到处学习奇怪知识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我跟朋友同事们聊天时,由于经常引用各种电视电影的情节,大家都引以为奇,以至于我还在我们公司发布了一个神奇的内部限定产品,叫做“看电视剧上北大”,分享了诸如“《大染坊》与中国早起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孝庄秘史》与满族八旗制度”等主题。不过,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还是仅供娱乐?我爸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说,你上高二的时候,当时播了一个电视剧叫做《东归英雄》,结果那一年高考的文综就有一道这个背景的大题。是不是看了电视剧就能答出题?当然不是。但由于之前看了这个剧,接触了这个内容,你对它就有熟悉感,熟悉就会减少恐惧、带来兴趣。正是因为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一直觉得不管是看什么读什么,都应该支持你,没有什么坏处。
这话非常有道理,我今天也成为了一个教育工作者,每天都跟孩子们打交道,深以为然,就像邓布利多所说,“人们害怕的不是黑暗,而是未知”。爸爸接着说了补充了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而且电视里有现在的时代,我们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不能让孩子不接触现在这个时代”——在制造名人名言这件事上,我爸其实也不输邓布利多。
实际上我小的时候跟父母的关系是共同学习的状态,我们经常会互相推荐书和电视节目。虽然我爸妈的阅读能力都远不如我,他们也不是什么学霸高知,但丝毫没有影响家里的热烈气氛。比如看《明朝那些事》的时候,每天饭桌上我都会跟爸妈讲最新的篇章,仿佛评书连载。还有那个时候特别火的节目《百家讲坛》,最早是爸妈推荐给我的,每天中午吃完饭一起看,还会点评哪个老师讲得更好。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家会发现,我们是一种相互信任、又共同学习和进步的家庭关系。这时候我爸又来一句名言:“家庭是共进退的团队”。这一点也延续至今,包括最近我的工作会做很多艺术和博物馆主题的直播,爸妈每次都会看我的直播,看了几期之后还视频开复盘会,提出一堆细致和专业的意见——专业到让我的所有自以为可以掩盖的问题都无处遁形。包括今天论坛的发言,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也给到了有力的支持。
这时另一个疑问又产生了,这种家庭里的信任是怎么产生的呢?妈妈说,如果不放心,想要真正了解孩子到底在做什么,其实是很容易的,只需要让他自己讲出来。比如放学了问他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在看一本不知道什么书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把书里的东西讲给父母。父母一听,发现孩子看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都挺好的,甚至可以一起看。我又问,那这种信任有什么先后关系吗?是首先得有一个前提是我非常了解我的孩子不会出问题,才去信任他,还是天然就信任他,结果孩子果然不出问题了。我妈想了想说,其实信任是前置的,是先有了信任,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信任,就会越做越好,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这确实让我深受启发。我想到很多时候人们对孩子都是以一种“有罪推定”的态度在评判,你不听话,所以我要严厉地对待你。但其实我们不应该让一个孩子去自证清白,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才能获得喜爱。这个逻辑是不对的。
所以大家看,这样的经历让我养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习惯呢?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自主汲取。我用了“汲取”这个词,而不是学习,因为我觉得学习会让大家有天然的压力。而这种自主汲取的能力,其实就是学习能力,就像是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任何外部的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在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真正是很有用的武功。不过作为一个孩子,想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一定是需要家长的信任作为基础的,他才能获得这样汲取的自由和自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