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岁上中科院的神童,到赴美留学闲赋在家,干政经历了啥( 二 )


因为少年班1年后要分选专业 , 干政通过一年的学习 , 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物理在当时 , 是相当晦涩难懂的一门学科 , 但在少年干政眼里 , 一次次地研究和实验 , 只有新奇和有趣 , 他不断探索着 , 一个定理要反反复复做实验直到完全搞懂才肯罢休 。

在人才济济的少年班 , 干政开足马力 , 苦钻最难的物理 , 终于在年仅16岁的时候 , 在CUSPEA——全国赴美研究生的物理考试中 , 以第二名的优秀成绩获得了前往普林斯顿大学读博深造的机会 。

干政的面前一片坦途 , 前景一片美好 , 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 憧憬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 16岁的干政踏上了前往异乡求学的道路 。
噩梦般的赴美求学之路原本以为赴美之路是坦途 , 谁知道成为了干政的噩梦 。
在上世纪80年代 , 物理学在中国科学界异常火热 , 甚至中国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进行了几次修订 , 先后出版了多套全国通用教科书 。
可见当时的中国 , 物理有着极高的关注度 , 在学生培养上也开始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
然而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的干政却并没有之前那样顺风顺水 。

离开了养育16年的故土 , 在语言不通、背井离乡的环境下 , 干政十分想融入集体 , 却无能为力 。
16年对知识的“单向”培养 , 让他花了太久的时间自己成长 。
天才是孤独的 , 干政更是如此 。
过去在国内 , 对于晦涩难懂的物理 , 干政遇到问题 , 只能自己实验、探索、研究;如今到了国外 , 虽然有了更好的资源和环境 , 但孤独了太久的干政在与人交流上变得被动和无助 。
少年得志让干政无法容忍自己的落后 , 没有成果或进步在干政这儿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 让他越来越恐惧 , 想找人倾诉但陌生的环境让他无从下手 。

再加上父母对他的期许、国人给他的掌声 , 时刻在干政的脑中浮现 , 一种在异国他乡的无助不断地涌上心头 , 久久不能磨灭 。
曾经一声声的赞美 , 成为了一把把刻进心里的尖刀;
亲朋一道道炽热的目光 , 灼伤着干政的大脑和躯干;
过去坚持的学习与努力 , 变成了他禁锢住自己的枷锁;
16年的顺遂 , 成了将他扼杀、给他无尽失望的深渊 。
在美国的干政 , 越来越寡言 , 越来越不合群 , 也越来越怪异 。
不仅如此 , 由于此前的人生经历和教导 , 让干政执着于探究、学习 , 使得他的独立能力和沟通能力都要相对的薄弱 , 这样的情形让干政成为了普林斯顿的“怪人” 。
同学们避着他 , 只有少数国内的同学能够与他交流 。
忧郁自闭的性格加上停滞不前的成果 , 一次次折磨着干政 , 也折磨着他的老师和同学们 。
因为意见不合以及沟通方式的失当 , 干政与其导师的关系每况愈下 , 越来越紧张 。

无论是理论 , 抑或是人品 , 两人相看两厌 。
试图挽回时早已剑拔弩张、于事无补 。
终于 , 受到多方压力的干政再也无法忍受 , 在与导师的一次激烈争吵后 , 干政一气之下回国 , 最终都没有获得普林斯顿的博士学位 。
天才少年新星就此陨落原本寄予厚望的干政如此狼狈地回家 , 大家都非常震惊 。
意气风发的少年宛如经历了炼狱 , 回来时沉默寡言 , 半丝灵气都不复存在了 。
街坊四邻窃窃私语 , 干家二老更是心急如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