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胡卫平:如何精准开展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四 )


第二 , 提供支持 , 学生想不出来时 , 教师可以提供情境 , 大问题转化为小问题等 。

课堂|胡卫平:如何精准开展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文章图片

第三阶段:理答阶段 。
第一 , 面向全体 , 并不是指一个问题让全班回答一遍 , 而是指不要一直问同一个学生 。 一些高认知问题 , 可以分组 , 组员共同讨论出一个答案 , 让一个学生汇报 , 这样全体同学都参与了思考 。
第二 , 全面回答 , 现在百分之九十的课堂 , 一个问题问一个学生 , 这个学生只想一种答案 , 然后又问另一个学生要答案 , 问了十个学生才回答全 。 这种方式 , 不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 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第三 , 正确评价 。 不是你真棒、你真好这种表扬 , 而是要讲清楚好在什么地方、错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 。

课堂|胡卫平:如何精准开展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文章图片

课堂教学中 ,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问题链的设计 。 在一节课中涉及的问题往往由具体的问题链构成 , 教师在问题链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在问题中反应教学目标 。 首先进行目标分解 , 将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平行的目标 , 既可以横向分解 , 也可以纵向分解 , 然后再将问题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一步步的设计 。
我们通过高中历史《中日甲午战争》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案例来直观了解一下具体问题的设计 。
情境与问题
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 ”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
自主与合作-反思总结
战争爆发的背景 , 思考: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经过是什么?)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 同学们想一想 , 三国难道真的是为中国主权拔刀相助吗?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应用与迁移
问题研究:
俄法德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对日本的侵略是默认和纵容的态度 , 而《马关条约》签订后又有“三国干涉还辽” , 这说明什么?对当今的外交有何启发?
研究性问题:
甲午战争给人民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处境大体相同 , 何以30年后竟有如此的天壤之别?
在这个案例中 ,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设计合理 , 深度层层递进 , 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教材知识 , 发展思维能力 。

课堂|胡卫平:如何精准开展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文章图片

总之 , 有效的课堂提问有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 , 问题的设计要有目标性和适切性 。 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指向教学目标 , 问题的设计要适合学生 ,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 。
第二 , 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性和挑战性 。 意思是让学生积极的思维 , 不要提无认知问题 。
第三 , 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和探索性 。 不能所有的问题都必须是封闭性问题 , 但开放性问题起码占要到三分之一 。
第四 , 问题的设计要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 课堂提问需要设计问题链 。
作者 | 胡卫平
编辑 | 王璐
统筹 | 孙习涵
【课堂|胡卫平:如何精准开展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版权说明: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 ,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