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班|“加减”之间,中国家长的这一年( 二 )


拿到卷子的第一时间,王齐就开始核对分数。“刚看到试卷的时候很忐忑,算分数的过程像在开盲盒。”
最终考试的成绩还是挺理想的,不像他想象中的作业减少了孩子成绩就一落千丈。出题范围以课本为主,题目也保持了一定的难度,王齐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说明孩子掌握的还不错。”
后来,王齐放弃了让孩子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只留下一本练习册,试题以课本内容为主,会有一道拓展性的题目。王齐觉得这样就足够了,“填鸭式教育会让孩子吃撑的。”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落实“双减”以来,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适应了作业量的减少后,王齐挺替孩子开心的,“他现在的状态倒有点像我们小时候,放学了就能约上小伙伴出去踢球,感觉孩子的童年回来了。”

辅导班|“加减”之间,中国家长的这一年
文章插图

资料图:武汉一小学门外等待学生放学的家长们。中新社发 张畅 摄
“减负是为了孩子有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而“双减”并不只是给校外培训、课堂作业做“减法”,还给孩子自主支配的时间做了“加法”。
以前子涵的周末和寒暑假时光大都是在培训班度过的,大多数时间是跟着老师的安排走。“双减”落地后,课外辅导没了,学习进程要靠自己安排,子涵一时间有些无所适从。
其实不只孩子不适应,任巧也觉得不太适应。“以前周六日孩子都要早起去补课,现在不上课了,每次都睡到十点多。但是一想到孩子上了一周课比较累,也不忍心喊她,但是这半天就这么过去了”。任巧心疼中又带着一丝无奈。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寒假就要来了,没有了补习班的寒假空闲时间更多了。任巧觉得学习不能放松,因为下学期子涵即将迎来“小中考”,时间紧,任务重。更让任巧头疼的是,原本辅导老师的工作落到了自己身上——复习计划怎么定?学习进程怎么安排?这些都需要自己和孩子慢慢探索。
但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任巧也越来越意识到,家长应该承担疏导者而非压迫者的角色。“随着孩子的年级越来越高,很多课业上的问题我们已经辅导不了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保持积极的沟通,让孩子有释放压力的途径,而不是一味的逼着孩子学习。”
相比之下,王齐则比较“佛系”。今年寒假他决定多给孩子留点时间好好休息,让孩子做一些爱做的事,培养一项运动爱好,拓宽一下阅读广度。
在王齐看来,双减不只减轻了孩子的负担,也减轻了自己的压力,“双减也让我松一口气,不用整天催孩子做作业了,有空了还能和他一起运动,感觉家庭关系也和谐了不少。”
曾经的王齐也是“鸡娃群”的一员,每年花在补课上的费用高达万元。辅导机构洗脑式的轮番轰炸和身边家长争先恐后的给孩子报班,都向他传递出“再不报班孩子就被别人甩在身后”的信号。
但是“双减”落地后,王齐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理念,不想孩子这么累了。“我觉得减负不是减少学习内容,更多的是从学习习惯抓起,帮孩子培养广泛兴趣,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12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问卷反映,秋季学期有76.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比2020年底有关调研结果有较大提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