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明建平:法治领导力——地方教育治理的关键能力( 三 )


三、以法治领导力为基础 , 提升区域教育治理的能力水平
法治领导力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行政权力的能力 , 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 , 法治方式即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落地落实 。 提高法治领导力 , 就是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
在开展教育活动中 , 各利益主体间不可避免会发生矛盾和利益冲突 。 比如:部分学生家长不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 而是将“校闹”作为家校博弈手段 , 逼迫校方作出让步 , 让教师胆战心寒 , 不敢正常管教学生 , 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 , 直接受伤的是教师 , 最终受害的是学生 。 当前 , 学生在校意外伤害、非正常死亡等校园安全事故并非个案 , 社会普遍关注 , 且一旦被恶意炒作 , 事发学校一定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 甚至严重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 这些案件令人痛心 , 也暴露出学校干部师生法治意识不强、安全防控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突能力不足、家校责任不明晰及学生法治教育等深层次问题 。 只有不断提升法治领导力 , 把各项教育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 实现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才能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责任” , 才能最终实现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 。
提高法治领导力 , 首先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 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依法治校、章程建设 , 将法治理念转化为学校的制度、文化 ,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能力强 , 依法治校、区域教育治理就能顺利推进 。 在区域教育治理体系中 , 治理主体是多元的 , 要特别关注教师、学生、家长等传统管理体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治理主体 , 提高他们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 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教育与惩戒的平衡 。
区域教育治理的本质是多元共治、是民主参与 。 和平区通过建立完善校务委员会、教育议事会、教代会、家委会及学生自治组织 , 完善教师聘任、管理、奖惩考核等制度;高度关注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受教育权益 , 强化家庭教育 , 不断拓宽各类群体参与学校工作的途径和渠道 , 从而形成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民主监督、多元参与和利益仲裁等机制 , 维护相关主体的实体性权利 ,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
各位同仁 , 法治与改革 , 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 实现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 需要我们提升法治领导力 , 推进教育改革 , 逐步破解深层次问题 , 为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
以上是我的汇报 , 谢谢大家!
年会更多信息:
教育大变革前瞻与策略应对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成功举办
【高端对话】朱永新\曹德旺:教育应该是事业 , 而不应该是产业
著名企业家曹德旺:教育比经济更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朱永新:人工智能时代 , 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
项贤明:“减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 培养人才是根本
杨东平:更新我们的教育文化
张志勇:“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回归
李镇西:教师的解放与孩子的减负
文东茅:修己以安人——幸福教育之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