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突围2021』年终策划③丨教育双减: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下一代( 二 )


还有“公转民”热以及由此激化的生源掐尖现象。通过扩大民办校规模以弥补公办教育投入不足,诚然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客观上,超级中学的扩张加剧了教育竞争的白热化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少教育集团实现上市、融资后,迅速扩大办学规模,以高额奖金甚至免费待遇“掐尖”优质学生。资本的介入后,短期逐利性占据主导,其价值观难免就从“教书育人”变为了“股东至上”。
基础教育改革,关涉千万孩子,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资本短期逐利的本性,与基础教育应当以人为本的初衷存在冲突。其实,基础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公平,而不是一些人所看重的效率。基础教育是兜底教育,不应该成为产业,当成生意做。
而教育要去资本化,更得去政绩化。
几个月前惹来沸沸扬扬争议的衡中学子“土猪拱白菜”论人尽皆知。对一个孩子的夸张比喻自然不必上纲上线,一笑置之即可。但“土猪拱白菜”式的梦想却着实是不少青年的追求,细究其内涵,不无功利的隐线。教育政绩化的特质之一,就是教人功利。当学生们功利且发愤了,校长的荣耀之路也随之“打通”了,代价是向下传导的压力越来越大。
从地方到学校,教育政绩化将原本低竞争性的教育生态变为高竞争性的生态,以至于内卷从幼升小就开始。一方面,只有出指标才能有政绩,因而“县中模式”一直广受欢迎;另一方面,只有出名次才能有政绩,因而热衷各项检查评比,甚至不惜挤压课时和改变师生时间安排,抬高了教师和学生负担指数。考试成绩成为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质量、学校领导政绩和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教育政绩化盛行之处,往往更多学生和教师难以摆脱“工具人”的命运。
在“禁炒状元”、禁搞排名的大环境中,把“状元”变为“最高分获得者”、把学校间排名处理成“你懂的”模式……很多学校对此类擦边球游戏乐此不疲,充分说明教育政绩化的顽固一面,也折射了教育去政绩化的痛点和难点。因而教育去政绩化的根本之道,是下决心改变以考试成绩、名校率为导向的教育评价机制,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师生权益。
某种程度说,去政绩化比去资本化更难,也来得更慢,但我们应该拭目以待。

快乐教育|『突围2021』年终策划③丨教育双减: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下一代
文章插图

精英?平民?归根结底是“人”
在笔者的小学和中学时代,不知校外培训是何物,也没有写不完的作业,虽然中高考一样的紧张备战,但是我们有大量的时间抬头望星空、低头读闲书。如今的孩子,对那个年代的教育生态,是惊诧的:原来读书也曾有过这样的自由时光。
有人总以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必要性。但这种说法回避了古人(准确说是少数古人)这么做是一种自觉,而不是被人拿着指挥棒逼迫人的事实,也罔顾从孔子开始就坚持的快乐教育之实。快乐教育,快乐是根本。如何快乐呢?“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一种路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是一种。别忘了,孔子并没有否定刻苦学习的意义,但刻苦学习从来不是某些时候所呈现出来的“受虐”。
繁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普遍成为疲惫之师,但人们的解释却是此时不苦更待何时。我们希望他们成为中考、高考出彩的人,为父母争光、为学校争光,甚至为培训班争光,以至于每年中考高考的考场外,旗袍和向日葵斗艳不休。但很多人很少想过,被绑上提分、内卷的战车,这是孩子们想要的人生吗?
让孩子们按照“大家都一样”的苦熬式活法度过每一天,改变不得,且动辄得咎,一旦他们难以承受就评判说孩子们应该提高“逆商”——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美的鬼话。

推荐阅读